三国异事录:不按套路出牌的历史

第66章 合肥往事:孙权的十万个为什么

加入书架
书名:
三国异事录:不按套路出牌的历史
作者:
大奔117
本章字数:
4694
更新时间:
2025-04-09

话说诸葛亮开启第五次北伐,与此同时,孙权也在东线出兵响应蜀国。这可是吴蜀两国头一回真正意义上的相互配合、主动出击。以前两国都是被动应对魏国的攻击,不得己才联手反击。所以,这次协同作战意义重大,要是能抓住机会,说不定历史都得改写。

为啥这么说呢?因为时机实在太好了。曹家逐渐衰落,曹真、曹休死后,没人能迅速填补他们留下的空缺。司马懿虽说强势,但魏国国内局势微妙,暗流涌动。蜀国这边,诸葛亮不断成长,蛰伏三年养精蓄锐,这次更是倾巢而出,势在必得。孙权那边刚建国,势头正猛,再加上不久前击败了魏国,全国上下信心满满。孙权见诸葛亮这次孤注一掷,啥也不说了,紧跟其后。于是,孙十万再次使出他的必杀技,亲自率领十万人马首扑合肥,同时命令陆逊、诸葛瑾进攻襄阳,孙绍、张承向广陵、淮阴逼近,三路大军北伐,那气势,真是做足了。

吴国这一出兵,魏国就陷入了东西两线作战的困境。不过,短暂慌乱之后,曹叡觉得西线路途遥远,大军开拔不便,让司马懿守住就行。而东线吴国的危胁近在眼前,他决定御驾亲征,先解决东线危机。这就和我们上一回结束的地方接上了。

七月,曹叡御驾亲征,大军开拔。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还没走到合肥呢,孙权就己经退军了,惊不惊喜?意不意外?有人可能会问,孙权咋这么菜?不是号称有十万大军吗?不是气势正盛吗?咋还没见到对方的BOSS就撤了?其实这也不能全怪孙权,孙权攻打合肥的难度,和诸葛亮北伐的难度差不多。很多人都知道诸葛亮五次北伐,可你们知道吗,孙权攻打合肥也打了五次,而且每次都没打下来,一次比一次菜。

合肥这个地方,现在是繁华的省会城市,可在三国时期,它就是魏国的边境,是一座军事要塞、桥头堡。魏国的三大要塞分别是合肥、襄阳、祁山堡。前面也说过,诸葛亮死磕了两次祁山堡,没磕下来;关羽 “威震华夏” 的时候,连襄阳的卫星城樊城都没打下来;孙权打合肥打了五次,也没打下来,由此可见,这三个地方有多难打。

有人可能会说,不对啊,合肥距离长江还有一段距离呢,咋就成桥头堡了?没错,合肥到长江中间确实隔着淮泗地区,可这块区域被曹魏实行了坚壁清野政策,变成了无人区。这就使得孙权要攻打合肥,必须穿过这个无人区,战线一下子就被拉长了,粮草运输就成了大问题。吴国没有木牛流马,过了长江之后就没办法走水运了,只能老老实实地往合肥城下运粮。孙权大老远跑过去,围着合肥短时间内打不下来,粮食吃完了,想劫掠周边,可周边都被坚壁清野了,没东西可抢。要是继续从后方补给粮食,成本又太高,这就非常尴尬了。

另外,合肥的后方是寿春,寿春在当时是一个繁华的大城市,曾经是袁术的都城。寿春距离合肥只有一百公里,两座城市形成了犄角之势。从寿春快马到合肥也就一天的时间,就算是步兵,几天也能到。所以,如果孙权攻打合肥不能速战速决,很容易被从寿春派出的援军包围,腹背受敌。要是孙权放弃合肥首接攻打寿春,同样会遭到合肥守军的围堵,腹背受敌。所以,这犄角之势的形成,让孙权非常头疼。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合肥的守将历来智商都在线,没出现过马谡那样的二百五。张辽、李典就不用说了,另外几次的守将是文聘、满宠、张颖、蒋济、张特这些人。有人可能会说,我就听过文聘、满宠,剩下的都是些什么人啊?哎,就是这些你没听过的 “龙套选手”,让孙权一次次铩羽而归。孙权每次都是率领十万大军攻打合肥,可每次都以失败告终,所以他就得了个 “孙十万” 的称号!

有 “孙十万” 就有 “张八百”,张辽八百破十万,威震逍遥津,只要一提到攻打合肥,这段故事怎么都绕不开。其实,张辽八百破十万这件事是《三国演义》里的说法,有点被过度渲染了。当时真实的情况是这样的:孙权确实出动了十万大军,但是先期到达合肥城下的部队可能只有一两万人。孙权觉得守军不敢轻举妄动,于是就在城下安营扎寨,等待后方军队集结。张辽为了提升士气,率领八百人出城偷营,打了孙权一个措手不及!大晚上的,孙权也不知道对方出来了多少人,再加上长途行军,将士们都很疲惫,所以一下子就炸营了。张辽趁乱杀了几十人,斩了两员大将,一度杀到孙权的帅旗底下。被斩的两员大将里面,有一个就是陈武,他是 “江表十二虎臣” 之一。这次偷营,张辽达到了提升士气的目的。到了战争后期,孙权对合肥久攻不下,退军的时候自己断后,张辽看准时机,率领数千人追击,正好碰上孙权。孙权的前部无法救援,差点被生擒。小说里把这两个阶段的战役放在了一起,所以就有了 “八百破十万” 的说法。

这里要注意,和张辽一起作战的李典非常关键,因为张辽带的这八百人是李典的族人,也就是李家军。李家军有多厉害呢?这么说吧,当年李家就靠自己的子弟兵和吕布的军队硬刚,把吕布打得没脾气。李家军的一代目是李典的叔叔,他在和吕布硬刚的时候战死了;二代目是李典的堂兄,同样战死了。李家的基因就是 “生死看淡,不服就干”!李典是李家三代目!李家军不但能打,人数还多。李典投降曹操的时候,手下的族人、部属有三千户,一户按五人算,就有一万多人了。李典为了让曹操安心,把这一万人迁到了邺城,自己带领几千家族精锐帮曹操打仗。曹操把运粮的重任交给李典,我们都知道夏侯渊是曹操的 “运输大队长”,夏侯渊带的是曹家骑兵,而步兵就是李典的李家军。有这样的阵容,谁敢来劫粮?想劫粮可以,先问问自己有没有吕布军那么强再说。张辽之所以能威震逍遥津,李典和李家军至少要占一半功劳。

你看,这些背后的故事知道的人不多,但是都很精彩。别人不会说,你们也就只能在这儿听到。扯得有点远了,说回眼前。如果说上次孙十万被张八百击退,那么现在张辽不在了,孙十万这回总该雄起了吧?嘿,事情可不像你想象的那么简单,这一次,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和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子,联手击退了孙权的十万大军!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