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说三国中谁的人品最好,非医德崇高、救死扶伤的华佗莫属。即是本书主角了。问题倒反过来,三国中哪人的德行最差,莫过于董卓。
三国中列位割据一方的乱世豪杰,如曹操、袁绍、刘备、孙坚皆是靠剿灭黄巾反贼起家。连最初的反面大BOSS董卓也不例外地参与其中。有句俗话说得好:“乱世出英雄”。又有一句说:“一将功成万骨枯”。看来真是不乱不出英雄。
还是得好好说说这个董卓。董卓原是陇西临洮(今甘肃省岷县)的“富二代”,出生于地主豪强家庭,性粗猛而有谋,是个十足的野心家。一个人光有钱并不可怕,但如果他同时还很有心计、又非常阴狠。这就非常可怕了。
董卓靠着家财,拉拢人心,扩大势力。并在镇压羌人的起义中,崭露头角。从此平步青云,官是做得越来越大。黄巾起义后,董卓瞅准了这个良机,给宫里的常侍们(太监)行重贿,迁升中郎将,硬生生挤掉了正在领兵打仗,与张角对峙的卢植。
其实也怪卢植得罪小人。原来朝廷差黄门左丰前来体探卢植军队,问卢植索取贿赂。卢植答曰:“军粮尚缺,安有余钱奉承天使?”左丰挟恨,回奏朝廷,说卢植高垒不战,惰慢军心;因此朝廷震怒,遣中郎将董卓来代将卢植兵,并取他回京问罪。
董卓的头脑是不错,但他的计谋很少用在正途上。董卓自从当上军官后,最多一半的军功是真实的。另一半则是靠屠杀无辜百姓,并掠夺财物得来。原来古时候,打完仗算军功时,是看砍获的人头数。砍回来的人头越多,计得的功劳越大。
董卓每次带兵打仗,无论胜败,砍回来的人头都是一大车、一大车的装。再加上他肯花钱行贿,这升官能不快嘛。众看官莫要生疑,全因董卓人够狠,心够黑。董卓常干的事就是包围整个村子,杀光、烧光、抢光。这种人无论哪个朝代,若是出上一个,肯定国乱民殃。所以汉朝栽在他手里,一点都不冤。
汉朝军队为了激励军队士气,默许劫掠兼滥杀。士兵们得了好处,自然不会去告黑状。只是偶尔会有知情文官,因为良心发泄,参上一本。汉末朝廷腐败,宦官专权,这董卓懂得钻营,自然是混得顺风顺水。
方才也说董卓还算是个领军能人,按理替下卢植后,应该可以更快击破黄巾军才对。结果却是恰恰相反。原来董卓把从前那套做法,照搬照抄了过来。惧于张角会些法术,并不急于进攻。但又想快些挣到大功,顺便把行贿的损失赚回来。开始在广宗外围,屠村掠财,美其名约“剿灭黄巾同党”。
董卓这套方法对付羌胡异族还行,手下不会反感,朝廷不会怪罪。但他这次的对象可是大汉子民,手足同胞啊。起了很大的反效果,不仅动摇了军心,而且激起了百姓们的反抗。张角趁机发难,董卓不由一败再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