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见王旭远对医病用药似乎很有专长,纷纷将自己的病情向他问询。王旭远就算给不出明确答案,也都能说出些道理。大家渐渐地认同他是位了不得的郎中。
其实在汉末,识字的人还是偏少。若是还懂得些医理,那就更少了。王旭远的知识面其实也并不算很广,但相对于古人来说,就是大大超越了。现代科技发达,各种获取信息的渠道很多,如书籍、电视、报纸、网络。前世王旭远在这种环境下,毕竟活到了27岁。很多事物,包括各种疾病,都知道那么一点。
在回武阳的路上,王旭远和大家讨论各种疾病用药,一点都不觉得行程枯燥,不知不觉间就到了目的地。王旭远有了这段经历,己经可以肯定自己在这医术荒芜的汉末,完全可以有一番大的作为。心中又有了奋斗目标,那就是成为真正的一代神医。
武阳,汉末冀州阳平郡的一个普通小县城。城里最繁华的街道“东武道”在现今看起来,根本算不得什么。除了路面正中间,以一溜首线的形式,砌着许多宽约西十厘米,长约1米的青石板,其余地方都是紧密地砌着一些小鹅卵石。
路两旁的店面,一般都是木制两层结构。下层开店,上层住人。只是上层要比下层矮上许多。每个店面的门前都撑着黑色油布做的篷子。两边的篷子伸向中间,遮住了超过一半的天空。在这条“东武道”上,各式各样的店铺集中在一起,形成了古代的商业圈,有客栈、春楼、茶馆、酒店、裁缝铺、首饰店、棺材铺、杂货铺、布坊、染坊、油铺、米店、糕饼坊等等。
回到武阳后,王旭远就在“东武道”上的顺风客栈为慕名而来的百姓们诊治,正式开始了他的医道生涯。他摘掉了黄色头巾,回复了寻常人的身份,但仍旧愿意给那些黄巾军的伤兵们治病。王旭远制了一些绷带,用沸水煮过消毒,再晒干后,给黄巾军兵士们使用。刚开始王旭远都是用生蒜捣碎做的药膏,给病人治疗感染。虽然效果很好,但是发现有一个大弊端。那就是大蒜的刺激性太强了,会刺激病人伤口,导致疼痛加剧。
王旭远想到从前化学里学到过一种农药,能够杀菌消毒,制法也很简单,只需将胆矾和熟石灰按一定配比加水混合,就可反应得到。王旭远尝试之后,确实有一定杀菌效果,虽然比不上生蒜,但胜在刺激性小,病人能更好适应。王旭远治病主要是为了帮助他人,只收些药钱和少许诊金。又因药到病除,渐渐传出了好名声。
这样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几天,就起了变化。中郎将卢植所率的军队很快收复了武阳,遭遇重创后残剩下的黄巾军继续向北边的巨鹿郡方向溃逃。朝廷的三路讨伐军队各与黄巾军展开了一系列厮杀。黄巾军节节败退,很快被打回到大本营巨鹿郡的外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