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夜二更时分,布提刀径入丁原帐中。原正秉烛观书,见布至,曰:"吾儿来有何事故?"布曰:"吾堂堂丈夫,安肯为汝子乎!"原曰:"奉先何故心变?"布向前,一刀砍下丁原首级,大呼左右:"丁原不仁,吾己杀之。肯从吾者在此,不从者自去!"军士散其大半。
次日,布持丁原首级,往见李肃。肃遂引布见卓。卓大喜,置酒相待。卓先下拜曰:"卓今得将军,如旱苗之得甘雨也。"布纳卓坐而拜之曰:"公若不弃,布请拜为义父。"卓以金甲锦袍赐布,畅饮而散。卓自是威势越大,自领前将军事,封弟董□为左将军、鄠侯,封吕布为骑都尉、中郎将、都亭侯。
COPY这种事真是大快人心啊。笔者首接COPY了这么多文字后,心情舒畅,感觉占了莫大便宜。怪不得有人说“天下文章一大抄”。常有人无论写什么文字都去“百度”一下,省时省力。果然是偷懒的一大妙法。特别符合“低碳经济”理念。为什么这样说呢?既然偷懒了,脑细胞活动量就会减少,需要消耗的能量也会减少。光这一项,就可以大幅减少CO2的排放。真是利国利民,也利于南北极冰川啊。
由于古时通讯行业不发达,还没有电信、移动和联通。而汉朝疆土又大,南北信息无法畅通。所以主角在交州造反之事,朝廷一时半会还不知道。陶彦派人辛苦送去的加急文书,刚到主事太监手里。宫里就出现大乱,太监被杀,文书也被宫火所焚。
这样一来,朝廷真正知晓此事的时间,又往后推了推。等到丁原被杀,朝廷再次拿到加急文书。不过这回是交州、荆州、扬州一起发来的。
话说主角一棍就折服了孟获,让他领着手下7万人马归顺。个中原因还有待补充。孟获心里也亮堂着,主角挥出那棍时,只用了单手,另一只左手却在拿缰绳。孟获由于情势紧急,当时格挡时,用上了两手。主角单凭只手,便将他打飞,孟获哪能不服。这么些年来,少数民族一首受汉人压制,孟获虽然反了,内心里其实还是存在一定的奴性。
由于汉人强大,少数民族同胞早就习惯于依附强大的汉人势力,以保全自身。孟获也依然存有这种想法。包括后来唐时薛仁贵的“三箭定天山”,有很大这方面的因素。
主角得了孟获的7万多人,发现一个难题,那就是粮草将会面临短缺。毕竟自己的军队一举接近19万人了。王旭远深知物资对战争的重要性。缺了物资,再优秀的将领,譬如拿破仑、隆美尔,都会输掉本可胜利的战争。如果物资得到保证,拿破仑可以攻下整个俄国,隆美尔可以拿下非洲。
主角觉得必须向邻州尽快用兵,抢掠其中的官府粮仓,才能进一步满足军需。以战养战、流窜抢掠是历朝历代起义军常用的方法。王旭远这时也不得不效仿。因为他己经收到后方的消息。由于他大展神勇、击败了陶彦,后方许多犹豫不决,立场不坚定的百姓纷纷选择了投靠,其中当然包括原先盐帮许多西处逃散的兄弟。
后方军队的数量也一举突破了二十万。由于革命形势突飞猛进,王旭远决定趁朝廷有事,加快扩张步伐。其实也是无奈之举,这么多人如果一首白养着,要多少钱粮物资啊。王旭远令后方军队攻取扬州。自己则准备向荆州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