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凡也满怀惆怅失意的情绪,回了山。
一路上,琢磨起有关龙鲤前前后后的事,总觉得有些不对。似乎己经埋下了极不好的因果。
如果那个吃下龙鲤的小女孩,真当上皇帝?如果妙静还是心藏邪念,仍执迷不悟?只怕将来,对天下是祸非福。
假设事态会向坏的方向发展,那么大错己经铸成。这桩破事可千万别成了以后阻碍自己升仙的心结。
当真应了师父那句话:下山容易,回山难。
转念想想,颇为无奈。
有道是:因果循环,报应不休。该来的,总会来。就等着开始应报的那一天吧。
只要自己把道法练好,就不担心届时出现应付不了的状况。
远凡抵达无量观时,比起先前出发时的意气风发,可谓是有天壤之别。随身行唐丢了不说。神色更是颓丧。仿佛是一只刚刚斗败的大公鸡。
不过,显然无量观里师门众人,对此早有心理准备。
道士下山,从来都不会有好结果。
能及早安然无恙地返回,似乎己经是不错的结果。
因此,没有多问,只有劝慰。
远凡本想坦白龙鲤之事,可念着师门中都是清修向仙之人。自己的麻烦得自己解决。不能徒增他人,尤其是师父的烦恼。否则这事成了大家的心结。麻烦就扩大了。
自己犯的错,自己认下。牙掉了,往肚子里咽。不能随便扯上他人。像师父早存心结,总不能让他为自己又添心结。
这么一想,心里好受多了。毕竟往后日子还得照常过。
远凡回山不久,师兄远光和远尘便结伴下山了。无量观修的是老庄子之法。弟子下山,沾染因果,于修行是大不利。
但远光和远尘情况极为特殊,了凡也管不了,随他俩去。
因为解铃还须系铃人。自己所涉的因果,最好靠自了。
兴许就他俩的现况而言,下山反是件好事。
或者心结一消,就能重返正道,照样升仙。
毕竟无量观传承这么多代,门人弟子,升仙是正常,不升仙才反常。
实际上但论功力强弱,了凡、远光、远尘己超出飞升的底限甚多。至于没有飞升,乃因更有差池。说多不多,说少不少,只距一步。与那条没有真正成龙的金鳞一样,或许欠的,也就是所谓的机缘了。
远光和远尘在青城山下,便分道扬镳,各寻机缘去了。
个人事、个人知,都是只有自己,才知道自己问题的真正所在。
也许,很快就能迈出那一步;也许,一首都迈不出那一步。
一步永仙,咫尺天涯。
仅仅过了月余,远光便返回师门,而他竟己经证道。想想也该,无量观自立观以来,多得是40不到,就成仙的。远光拖到63,也是一桩奇事。当然比起了凡的80,还是不显年长的。
远光回来时,几乎无人识得,因为他完完全全就像换了个人——成了一位文质彬彬、丰神俊朗的弱冠少年。
其实他己经不是人,在阳光的照射下,竟没有影子。而这恰是证道的表征。舍弃了真正的肉身,只剩下原体的元神。如果他想飞升,立时便可去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