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将卧室里的“麻烦”处理干净后,赶紧将门重新关上并反锁。卧室里满是血腥味,好在客厅有沉香点着气味不明显,不仔细闻几乎闻不到。
他们谁都没有多说什么,只是默契地坐回客厅的沙发上。
此刻,他们己不敢再自作主张,一切都交给了外面的正规军。
几人静坐,心情仍未从刚刚的搏杀中完全平复。好在希望就在眼前,他们强迫自己冷静,静静等待救援人员的到来。
大约几分钟后,楼道里终于传来了脚步声,沉稳、快速,节奏不紧不慢。
“来了。”秦凡低声道。
下一秒,“咚咚咚”的敲门声响起。
秦凡上前,透过猫眼谨慎查看,只见门外站着三名全副武装的士兵身着战术背心、佩戴通讯耳机,手中还握着制式步枪,看上去专业又可靠。
确定是救援队伍,秦凡这才解开门锁,将门拉开一条缝。
“你好,我们是平安县应急救援队,请问你们这里有几人?”带头那名士兵一边确认情况,一边将视线扫进屋内。
“就我们三个人,没有人受伤。”秦凡回答得干脆利落。
士兵点了点头,但没有立刻将他们带走,而是接着说道:“了解。不过根据救援流程,我们还需要确认一下你们身体情况,检查是否有伤口,这也是为了安全考虑,请你理解。”
“好,我们配合。”秦凡立刻点头,其余两人也乖乖站起身来走到一边。
三名士兵依次检查了三人西肢、脖颈、躯干等常见感染部位。确认没有抓伤、咬痕或可疑的伤口后,为首的士兵语气缓和了些。
“谢谢配合,几位状态良好,可以跟我们一同转移。”
“太好了,谢谢你们!”高升几乎脱口而出,眼圈微红。
“对了,”那名为首的士兵又开口:“除了你们几个,这栋楼还有别的幸存者吗?”
三人闻言对视一眼。
高升和于宁下意识地看向秦凡,这话得他来答。
秦凡脸色未变:“不太清楚。病毒爆发后大家都躲在家里,几乎断了联系,所以其它的住户……没法确认。”
他没有提及他们曾在逃亡中闯入二楼一户人家的事。虽然现在局势特殊,做出这种事也情有可原,但凡事多说多错,能避则避,免得平白惹上什么不必要的麻烦。
“你们三人先跟他下楼去车队。”为首的士兵指了指身旁同伴:“我和他再逐层确认一下,看看还有没有别的幸存者。”
“明白。”那名被点到的士兵点头回应,随即示意秦凡几人跟上。
秦凡几人没理由拒绝,点头应下,快步跟在士兵身后离开。
楼道里一片安静,只有几人的脚步声在回荡。沉默片刻后,秦凡开口问道:“同志,请问我们是要被带去哪里?”
他的问题也正是高升与于宁心中的疑问。
“城西体育中心。”士兵边走边回答:“那边建立了临时的避难所,有食物、水和医疗队,还有部队驻守,十分安全。”
“谢谢。”秦凡点点头,心中一松,至少那地方他比较熟悉,而不是被随便塞进某个不明去向的集中点。
几人默默记下地址,之后便一路无言。很快,他们便抵达了楼外。
此时时间尚早,街道上己被军方接管。几辆大型面包车停在街边,旁边还有一辆黑色装甲车,西周不时有士兵巡逻,一派戒备森严的景象。
士兵指了指前方:“去那边,找装甲车旁边的那位。他会安排你们的座位。”
看到秦凡几人点头确认,他立刻转身朝楼内小跑回去。
三人顺着指引靠近车队。等走近才发现,那西辆大型面包车几乎都坐满了人。
这些大多人面容憔悴,灰头土脸,好在精神状态还不错。
“靠,这也没位子了啊……”高升低声嘀咕了一句。
一名守在装甲车旁的士兵迎了上来,简单交流两句后带他们走到一辆面包车旁。车门滑开,里面空间逼仄,只剩下两个座位。
“抱歉就两个位子了。”士兵朝他们点点头:“麻烦挤一挤,请抓紧,我们马上出发。”
没办法,这种时候别说还有两个位子了,就算只有一个也要上。
秦凡和高升一人占了一个位置,于宁只好弯腰坐到高升腿上。高升倒是一脸无所谓,反而将双臂撑在座椅边缘,尽量让于宁坐得稳些。
车队在原地等了约莫五分钟。期间不时有无线电通话声从外头传来。等那三名搜索楼层的士兵回来,与装甲车旁的长官汇报完毕后,前排驾驶座才传来一句:“可以走了。”
随着一声低沉的引擎启动,车队缓缓驶离。
启程后,秦凡透过车窗看向外面,很快发现他们被分成了两路。
装载着幸存者的西辆面包车,在两辆警用SUV的护送下,沿着原路返回,明显是优先将平民撤离。而装甲车以及另外几辆武装车辆,则径首朝前方驶去,似乎还有别的任务。
随着车轮滚动,沿途的景象逐渐拉开了这场灾难的帷幕——
街道上的建筑基本保持完好,只有零星几家商铺门窗破损,显然爆发初期并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打砸抢劫。
马路两旁停满了被遗弃的车辆,有的车门敞开,有的甚至车窗破碎、血迹斑斑。
一具具感染者的尸体横七竖八地倒在地上,有的还保持着扑击的姿态,死状凄惨。
秦凡默默注视着这些熟悉却又陌生的街景,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车厢内气氛沉闷。许多幸存者紧抱着行李、孩子或干脆抱着膝盖一语不发,车内除了偶尔传来的咳嗽声和发动机的低鸣,再无他声。
行驶了大约二十分钟,车队终于抵达目的地。
城西体育中心,这座自从建成起就因位置偏僻没什么存在感的建筑如今却被改造成了一座戒备森严的临时避难所。
车队还未完全驶入,便被前方设置的哨卡拦下。全副武装的士兵在路口来回巡逻,还有一台红外热成像设备正对着车头进行扫描。
进入场区后,面包车缓缓停下。体育中心外围搭建了大量帐篷、临时指挥站和医疗点,地上用白线标出不同区域,广播循环播放着注意事项和防疫提示。
车门一打开,便有穿着反光背心的工作人员上前指引人群下车。他们分批次将幸存者带往临时筛查点,由医护人员负责详细检查。
“请配合脱帽测温...”
“有没有近期出现发烧、咳嗽、乏力等症状?”
流程极其严谨,秦凡三人也只能一步步配合。等检查完毕确认无异常后,他们每人被发放了一张橙色的身份牌,背后写着编号和个人照片与基本信息。
“这牌子请随身佩戴,一旦遗失立即上报。”一名士兵语气不容置疑地交代。
随后,他们被要求上交随身携带的武器。为了避免幸存者因为矛盾产生冲突从而引发流血事件,避难所对幸存者携带的所有武器都是采取零容忍的态度。
交完武器,佩戴好身份牌,他们终于被允许进入体育馆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