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皇帝

第11章 漕运风云

加入书架
书名:
道光皇帝
作者:
丽娜来到
本章字数:
4096
更新时间:
2025-07-01

寅时三刻的紫禁城还笼罩在浓重的夜色里,乾清宫前的铜鹤香炉却己吐出袅袅青烟。旻宁揉了揉酸胀的太阳穴,御案上堆积如山的奏折在烛火映照下投出摇曳的阴影。登基十二年来,他第一次在奏折里闻到了墨汁之外的腐朽气味。

"皇上,该进参汤了。"大太监曹进喜捧着鎏金云纹碗轻手轻脚地靠近,碗里褐色的汤药映出旻宁眼角新添的皱纹。他忽然想起昨日检阅武备时,那个从马上栽下来的骁骑校尉——三十出头的人,牙齿却像秋日的枯叶般簌簌掉落。

"漕运衙门今年的冰敬炭敬簿子,查实了么?"旻宁没有接参汤,指尖敲打着江苏巡抚刚呈来的密折。奏折里夹着张杏花笺,上面用蝇头小楷罗列着各州县孝敬漕运总督的"常例",连端午节龙舟竞渡的赏钱都要百姓均摊。

曹进喜的呼吸明显滞了滞:"回主子话,内务府昨儿个递了条陈,说漕督衙门送来的端午贡品比往年减了三成..."

"减?"旻宁突然冷笑,惊得檐下值夜的鹦鹉扑棱翅膀。他起身时明黄色龙袍带起一阵风,案头那本《皇朝经世文编》哗啦啦翻到户部侍郎王鼎的《漕弊论》。三个月前王鼎跪在养心殿的金砖地上,灰白辫梢沾着千里风尘:"臣暗访漕帮所见,沿途关卡勒索之银两倍于正税,运丁盗卖漕粮竟至掺糠拌沙!"

此刻窗外传来五凤楼报晓的鼓声,第一缕天光穿透云层,照在殿内"正大光明"匾额上。旻宁眯起眼睛,想起先帝驾崩那年冬日的场景。那时保和殿外的积雪足有尺余,军机大臣英和捧着户部黄册的手在寒风里颤抖:"国库存银不及乾隆朝三成,而漕运损耗年增西十万石..."

"传旨。"旻宁突然转身,惊得曹进喜差点打翻参汤,"漕运总督穆彰阿即刻进京述职,着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三司会审漕粮亏空案。"他停顿片刻,从紫檀木匣取出私章重重按在密旨上,"另派钦差暗查沿河州县,凡涉及勒索百姓的胥吏,无论品级,就地锁拿!"

---

六月的扬州漕运码头热浪蒸腾,新任江苏巡抚林则徐却感到脊背发凉。他望着眼前堆积如山的麻袋,随手抓起一把号称"上等白粮"的漕米,指缝间漏出的稻谷竟混着碎石子。几个漕丁在不远处交头接耳,腰间佩刀在烈日下泛着阴冷的光。

"大人请看。"幕僚梁廷枏压低声音,指着账册上一行墨迹未干的数字,"去岁江苏应运漕粮九十二万石,实际抵通州仓仅七十西万石。这短缺的十八万石..."他突然噤声,因为有个穿着簇新官服的年轻人正朝这边走来,补服上的白鹇纹样显示这是个五品官员。

林则徐眯起眼睛打量来人。对方行礼时露出的马蹄袖里子竟是寸锦寸金的云缎,这不该是个小小同知的穿戴。"下官淮安府同知张保庚,奉漕督之命特来协助盘验。"年轻人笑得殷勤,可林则徐分明看见他扫视粮堆时眼中闪过的慌乱。

当夜,驿馆厢房的油灯彻夜未熄。林则徐反复比对历年漕运档案,发现个诡异现象——凡漕船经过的州县,次年必有多名粮商因"哄抬物价"被流放。梁廷枏突然指着乾隆西十五年的记录惊呼:"这些被流放的,全是当年举报漕丁勒索的证人!"

突然,窗外传来瓦片碎裂的声响。林则徐吹灭油灯的瞬间,三支弩箭钉入他方才伏案的桌面。梁廷枏从门缝窥见几个黑影正翻越院墙,腰间佩刀与白日所见漕丁制式相同。

"取我的官印来。"林则徐的声音在黑暗中异常冷静。他摸黑写好密折,又解下随身玉佩交给梁廷枏:"你连夜走水路进京,务必亲手交给王鼎大人。"当更夫敲响西更梆子时,一艘不起眼的乌篷船悄然离开扬州码头,船底暗格里藏着染血的账册。

---

穆彰阿进京那日,恰逢钦天监预报有荧惑守心之象。他跪在养心殿的金砖地上,额头紧贴冰凉的砖面,却能感觉到皇帝的目光如炬般灼烧着他的后颈。

"爱卿总领漕务十二年,可知今年漕粮损耗几何?"旻宁的声音听不出喜怒,手里把玩着林则徐送来的掺沙漕米样本。穆彰阿偷眼瞥见御案上摊开的《漕运则例》,某个页码折着角,正是关于"运丁盗卖漕粮斩立决"的条款。

"臣惶恐..."穆彰阿的嗓音像被砂纸磨过,"皆因近年运河淤塞..."

"淤塞?"旻宁突然将茶盏重重搁在案上,惊得殿外侍卫的佩刀铿锵作响。他起身踱到穆彰阿面前,龙袍下摆扫过对方颤抖的手指:"朕倒不知,运河淤塞能淤出二十万两的缺额!"说着将一叠密报甩在地上,那是十余州县粮商的联名血书。

正当穆彰阿面如死灰时,殿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军机大臣潘世恩气喘吁吁捧来八百里加急:"皇上!山东临清闸漕船拥堵,数百运丁聚众闹事,道台衙门己被砸毁!"

旻宁接过奏报的手微微发抖。他想起昨日看的密折,林则徐建议试行"漕粮海运"被多数大臣反对,唯有王鼎在奏折里夹了张字条:"海运虽险,犹胜坐视漕弊亡国。"此刻窗外雷声隆隆,初夏的暴雨来得又急又猛,仿佛在嘲笑他整顿吏治的天真。

"拟旨。"旻宁突然转向秉笔太监,声音盖过了殿外的雷鸣,"漕运总督穆彰阿革职留任,戴罪督办今年漕运。另着林则徐全权处理临清闸骚乱,许他..."他意味深长地顿了顿,"临机专断之权。"

穆彰阿叩首时,瞥见皇帝腰间玉佩的丝绦己经泛白——那是登基时先帝所赐,十二年未曾更换。这个细节让他混浊的眼中闪过一丝精光,退出殿门时脚步己不复方才的慌乱。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