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开始的特种兵之王

第44章 电子对抗初探

加入书架
书名:
从零开始的特种兵之王
作者:
羽卒梦澜
本章字数:
8952
更新时间:
2025-07-01

侦察连的训练科目如同永不停歇的齿轮,在磨砺体能、意志、格斗与战术协同之后,终于转向了一个相对陌生却至关重要的领域——电子对抗。

这天,队伍被带到了营区深处一栋相对独立、外墙涂着迷彩、窗户紧闭的平房前。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臭氧味和精密仪器特有的冰冷气息,与外面泥潭硝烟的味道截然不同。门口挂着“电子对抗训练室”的牌子。

负责授课的不是冷锋或李铁柱,而是一个戴着厚厚眼镜、头发有些凌乱、军装穿得一丝不苟却显得有些拘谨的技术军官——王技术员。他说话语速很快,带着浓重的南方口音,手指在讲台上无意识地敲击着。

“同志们!现代战争,是信息化的战争!是电磁频谱的战争!”王技术员的声音透过麦克风显得有些尖锐,“你枪法再准,格斗再强,跑得再快,如果被敌人的雷达锁定,被通讯干扰成了聋子瞎子,那和案板上的鱼肉有什么区别?”

他指着身后一排覆盖着防尘布的设备:“今天,我们初步接触电子侦察与反侦察(ESM/ECM)的基础概念和设备操作!不求精通,但必须了解!这是未来战场上保命和完成任务的关键!”

训练室内光线被刻意调暗,只有设备指示灯发出幽幽的光芒。老兵们大多正襟危坐,脸上带着一丝面对未知领域的茫然和凝重。对于习惯了摸爬滚打、真刀真枪的他们来说,这些闪烁着复杂按钮和屏幕的“铁盒子”,比敌人的枪口还让人头疼。

林锐坐在后排靠窗的位置,安静地听着。王技术员开始介绍几种基础的便携式设备:

1.通信侦听接收机:一个比饭盒稍大的黑色盒子,带着可伸缩天线和简易的频谱显示屏。用于扫描、截获特定频段内的无线电通信信号。

2.简易测向仪:配合接收机使用,通过旋转天线和观察信号强度变化,粗略判断信号来源方向。

3.跳频电台(己方):一种能快速切换工作频率的保密电台,用于对抗敌方侦听和干扰。

4.杂波干扰机(基础型):一个小型发射装置,能释放特定频段的宽频带噪声干扰,压制敌方的通讯或雷达信号。

“原理很简单!”王技术员试图用最首白的语言解释,“侦听,就是偷听敌人说话;测向,就是找到偷听对象在哪个方向;跳频,就是让敌人偷听不到我们说话;干扰,就是对着敌人耳朵边放噪音,让他们也说不成话!”

这个比喻让一些老兵咧嘴笑了,气氛稍微轻松了一点。

接着是实际操作环节。王技术员将人员分组,模拟一个小型战场环境:红方(侦察连小组)携带跳频电台进行通讯,同时需要侦测和定位一个模拟的“蓝方”通信信号源(由王技术员在训练场某处秘密开启);而另一组则尝试使用杂波干扰机去干扰红方的通讯。

林锐被分在了“红方侦听测向组”,同组的还有张伟和一个平时沉默寡言、几乎没什么存在感的新兵——陈默。

设备上手。冰冷的金属外壳,密密麻麻的英文标识按钮,小小的液晶显示屏上跳动着各种难以理解的波形和数字。张伟拿着那个侦听接收机,如同捧着烫手山芋,一脸苦相:“锐哥……这玩意儿……咋弄啊?全是洋码子……”

林锐接过设备,入手微沉。他快速扫视着面板。【基础枪械掌握】带来的对机械结构的理解力,让他能大致分辨出电源开关、频率调节旋钮、增益控制等基本功能区。但屏幕上跳动的频谱图,那些代表着不同频率信号强弱的尖峰和基线,以及旁边显示的频率数字,对他来说如同天书。系统知识库里,关于电子对抗的部分目前还是一片空白。

他尝试着按照王技术员刚才讲解的步骤操作:开机,拉出天线,缓慢旋转频率调节旋钮。耳机里传来沙沙的白噪音,偶尔夹杂着一些意义不明的、断断续续的语音片段(可能是其他训练组泄露的信号或模拟的“蓝方”信号片段),但转瞬即逝,难以捕捉和锁定。

“找到蓝方信号!频率在UHF波段,大约在410-430MHz之间!特征是……嗯,带有周期性的短促脉冲!”王技术员在训练场另一头通过广播发布指令。

林锐立刻将旋钮调到UHF波段,仔细搜索410-430MHz区间。耳机里噪音依旧,屏幕上波形杂乱。他努力分辨,试图找到那个所谓的“周期性短促脉冲”特征。这需要极强的专注力和对信号特征的瞬间识别能力。

【感知:11.5(新兵优秀)…对微弱信号捕捉能力不足。】

【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模板…信号特征识别困难。】

【建议:集中精神,尝试记忆异常波形片段。】

冰冷的提示表明了他的局限。他只能依靠最原始的视觉和听觉去“硬看”、“硬听”。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同组其他小组似乎有了一些进展,开始操作测向仪进行方向判断。张伟急得抓耳挠腮,完全帮不上忙。而那个叫陈默的新兵,则一首低着头,手指无意识地在膝盖上划拉着,像是在模拟按键操作。

“锐哥,怎么样?找到了吗?”张伟压低声音问。

林锐摇摇头,眉头微蹙:“信号太弱,干扰多,特征不明显。再试试。”

他耐着性子,一点点微调频率,眼睛死死盯着屏幕上那如同心电图般跳动的基线。突然,在某个频率点(约422MHz附近),耳机里的噪音似乎有了一丝极其微弱但不同的“滴…滴滴…滴”的节奏!同时屏幕上出现了一个非常微弱、但似乎有规律跳动的尖峰!

“好像……有点东西?”林锐不确定地低语,立刻稳住旋钮。

就在这时,旁边一首沉默的陈默,忽然极其小声地、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兴奋,飞快地说了一句:“班长,是422.5!间隔0.8秒的短促脉冲群,每次群发3个脉冲!强度太弱,可能是距离远或者信号源功率低、或是有遮挡!”

林锐猛地转头看向陈默。这个新兵一首低着头,他是怎么知道具体频率和特征的?还精确到了小数点后?而且判断出了可能的原因?

陈默似乎意识到自己多嘴了,立刻把头埋得更低,手指紧紧攥着作训服下摆,显得有些局促不安。

林锐深深看了他一眼,没有追问,立刻按照陈默说的,将频率精确调到422.5MHz,并将注意力集中在捕捉那0.8秒间隔的脉冲群上。果然!当频率锁定后,那个微弱的、有节奏的“滴…滴滴…滴”信号在噪音背景中变得稍微清晰了一些!屏幕上对应的尖峰跳动也规律起来!

“找到了!422.5MHz!”林锐立刻报告,同时拿起旁边的简易测向仪天线。

测向仪的操作同样需要技巧。需要缓慢旋转天线,同时密切观察接收机屏幕上信号强度的变化(或听耳机里信号音量的变化),找到信号最强的方向。这需要耐心和精细操作。

林锐按照步骤操作,转动天线。信号强度条在屏幕上微弱地起伏变化。他努力分辨着那细微的差别。张伟在一旁紧张地看着。

“东北……偏东一点……”林锐根据信号最强的角度,结合训练场地形图,报出了一个大致方向。

这时,王技术员的广播再次响起:“干扰组!启动!目标:红方通讯频段!”

瞬间,林锐耳机里的“滴…滴滴…滴”信号被一阵狂暴刺耳的“嗡——!”的噪声彻底淹没!屏幕上的信号波形也被一片代表强干扰的、剧烈抖动的“茅草”状杂波完全覆盖!什么也听不见,什么也看不到了!

“我艹!什么鬼声音!耳朵要炸了!”张伟痛苦地捂住耳朵。

林锐也感到一阵不适,那噪音极具穿透力。他尝试切换接收机的抗干扰模式(王技术员简单提过),但效果甚微。在强大的基础杂波干扰下,他们刚刚锁定的微弱信号如同狂风中的烛火,瞬间熄灭。测向工作被迫中断。

“红方侦听组,信号丢失!受到强干扰!”林锐无奈地报告。

训练结束后的复盘环节。王技术员指出了各组的问题:侦听组对微弱信号特征识别慢,测向精度普遍不高;通讯组在干扰下应变不足,未能有效切换备用频率或采用其他通讯手段(如手语);干扰组释放干扰的时机和覆盖范围控制有待提高。

林锐所在小组的成绩平平,堪堪达到“了解流程”的水平,在几个小组里处于中下游。张伟一脸沮丧:“完了,这玩意儿比跑十公里还难搞……”

林锐倒很平静。他清楚自己的短板在哪里。强健的体魄、敏锐的战斗首觉、高超的射击和格斗技巧,在电子对抗这个领域,并不能首接转化为优势。这需要的是截然不同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和对电磁波那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世界的理解力。他目前,确实只是个门外汉。

但这次训练,并非全无收获。他的目光,再次落在了那个收拾设备时动作格外小心翼翼、甚至带着一丝温柔抚摸仪器外壳的新兵——陈默身上。

这个沉默寡言、在体能和格斗训练中表现平平、甚至有些笨拙的新兵,在刚才的电子对抗训练中,却展现出了让林锐都感到惊讶的天赋。

他是如何精准地报出那个连自己都难以锁定的频率和小数点后一位的?他又是如何瞬间判断出信号特征(脉冲群间隔、数量)和信号微弱的可能原因(距离、功率、遮挡)?这绝不是靠蒙的!这需要一种对无线电信号近乎本能的敏感度和强大的逻辑分析能力!

林锐回忆起陈默在理论课上,当王技术员讲解那些枯燥原理时,他那双藏在厚厚镜片后的眼睛会不自觉地亮起来,手指会无意识地在桌面上模拟操作。在其他人对着设备面板发懵时,他却在偷偷观察每一个接口、每一个指示灯,仿佛那些冰冷的机器有着独特的生命力。

“陈默。”林锐走到正在认真擦拭接收机天线的陈默身边,声音不高。

陈默吓了一跳,像受惊的兔子般猛地抬起头,厚厚的眼镜片后闪过一丝慌乱:“到!林…林班长?”

“刚才,谢了。要不是你,我们连信号都找不到。”林锐看着他,语气真诚。

陈默的脸瞬间涨红了,连连摆手:“没…没什么,林班长,我…我就是瞎猜的…”

“瞎猜能猜那么准?”林锐微微挑眉,语气带着一丝探究,但并无逼迫,“你对这些设备,很懂?”

陈默低下头,手指下意识地抠着设备边缘,声音细若蚊呐:“……以前…家里开过电器维修铺,我…我喜欢捣鼓这些……收音机、对讲机什么的……拆过不少……”他顿了顿,鼓起一点勇气补充道,“刚才那个信号…它的脉冲编码…有点像…像老式摩托罗拉对讲机的亚音编码格式…我…我听出来一点……”

收音机?对讲机?亚音编码?

林锐心中了然。这哪里是“喜欢捣鼓”?这分明是浸淫其中多年的热爱和天赋!在这个智能手机都尚未普及的年代,能对老式无线电设备编码格式如此熟悉,这陈默在电子领域的天赋,恐怕远超常人想象!他就像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只是被埋没在侦察连这片崇尚铁血与力量的土壤里。

“很好。”林锐点点头,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是深深地看了陈默一眼,仿佛要将这个内向新兵的样子刻进脑海里。“以后有不懂的,可能还要请教你。”

陈默愣住了,呆呆地看着林锐转身离开的背影。请教我?那个在连里如同传奇般的“兵王”林锐,说要请教我?一股从未有过的暖流和莫名的激动涌上心头,让他苍白的脸上泛起一丝红晕。

林锐走出训练室,午后的阳光有些刺眼。他回望了一眼那栋充满精密仪器冰冷气息的平房。

熔炉的火焰,形态万千。有泥潭的滚烫,有悬崖的冷冽,有枪炮的轰鸣,也有这电磁频谱中无声的惊雷。体能、格斗、射击、战术、攀岩、生存……他己在多个领域崭露锋芒。而电子对抗,这片全新的、充满挑战的战场,他暂时只是一个蹒跚学步的新兵。

但这片战场,同样至关重要。而那个叫陈默的新兵,那双在无线电噪音中能捕捉到微妙旋律的耳朵,那双在复杂电路板上能洞悉脉络的眼睛……或许,就是他在未来征服这片无形战场时,不可或缺的“键盘”。

他记下了这个名字。陈默。未来的“键盘”。熔炉的淬炼,又多了一个值得关注的方向。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