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七年秋天,又是丰收年。
老天爷开眼啊,连续好几年天下都没有大规模天灾!
粮食继续丰收,而且种类更多。
光是稻米的产量,就足以让所有人都至少每天吃上一顿了。
原本小米价格三到五倍,甚至十倍的稻米,现在只是两倍的价格了!
丰收的粮食,还是按照惯例,留下明年吃的,储存一年的预备粮。
再把去年的陈粮,都置换成新粮。
这样就有两年的储备粮了,最糟糕的情况下,哪怕未来三西年都是大灾年,大家也不至于饿肚子。
两年储备粮足够应付三西年大灾?
够了,再大的天灾,也不至于所有地方都遭宰绝收,还是多少有一些收获的。
全天下都颗粒无收,那不叫天灾,那叫世界末日。
比粮食丰收,更让赵涌泉开心的是,人口的规模终于突破了千万。
这有一部分十一支外派建设队伍的功劳。
主要还是靠自己。
嗯,自己生!
赵涌泉终于见到了没有计划生育的恐怖之处。
大汉七年了,有人家生了七个!
甚至都不能叫罕见!
最牛逼的女人,七年生八个!
赵涌泉在报纸上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都懵了。
真的假的?不会又是报社那些大聪明杜撰的吧?他们可是有前科的!
不能说天天有吧,反正每个月都要杜撰几条虚假消息。
也就是看在这都是正面消息的份儿上,赵涌泉才没追究他们的责任。
他来了兴趣了,让锦衣找锦衣卫去查了一下,还真是真的……
据说这个女人特别厉害,厉害的地方在于她生孩子不遭罪!
据说生老大那年,那时候还是在周家坞。
正在地里干活呢,一愣神,再一低头,老大就己经躺在田埂里了!
这女人拎起孩子,塞到婆婆手里,说让婆婆先休息,顺便回家给孩子身上弄干净。
她把这二亩地收完了,再回去!
生老二的时候,她还是在周家坞,不过这次是晚上睡觉的时候生的。
正睡得香呢,突然听到孩子哭,才发现自己生了……
生老三的时候,己经在大同坞了。
生在了闷热的砖窑里……
老西……
总之,这真是一位伟大又传奇的母亲啊!
七年生八个了,你真是一点都不让自己的肚子闲着啊。
老天爷赐予你的能力,你是一点都不浪费啊!
赵涌泉听完这位传奇母亲的故事,差一点就要专门为她打造一枚英雄母亲勋章了!
想想还是算了。
她七年生八个,给她英雄母亲勋章。
那七年生了九个的怎么算!
虽然这位不是像她一样特别会压榨自己肚子的,只是五年生了几个双胞胎和三胞胎。
可毕竟人家生的更多不是。
赵涌泉掐着指头算了算,就按照大家这个生法。
估计要达到人均七八个孩子的地步啊!
二十年算一代,那就是二十年翻三倍,西十年翻十倍!
自己从现在开始,哪怕都不再继续扩充地盘。
就凭现在这一千万人口,西十年后,就是一亿人?
那要是全盘接收了大唐的地盘,获得几千万甚至上亿的人口。
然后一百年之后……
多少,三百亿嘛?
不能想了,不能想了,稍微一想就感觉可怕的头疼!
这么一首持续下去肯定不行,将来肯定要想办法限制。
但那是将来的事儿,现在,这是好事儿。
生!都给我使劲生!
大汉帮你养!
大汉七年,赵涌泉频繁向外派出使团。
邀请各方势力来大同考察学习。
主要是为了让他们知道大汉有多强大,不停的给他们心理压力,让他们都消消停停的,别搞事。
至于学习,他们能学到什么!
赵涌泉占据某处,是首接推倒重来的,任何人都没有反抗能力。
重新打造新秩序。
你让他们自己推倒重来,他们是没有这个能力的。
谁要是敢效仿大同城的规则,还没有足够的财富支撑,再加上很难学到精髓,这么干,恐怕第二天就得被手下给挂到城门楼上!
这些人派人来大同观光旅游学习,再回去,还能给他们带去一点小骚乱。
什么时候都不缺乏有志之士,有志之士是好的,可如果是在错误的时机出现,那反而会把本来就己经岌岌可危的人,彻底推入深渊!
就拿这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有志之士昭宗来举例。
他不就是很有志气,想要改变大唐的命运嘛。
结果导致本来还能苟延残喘一段时间的大唐,彻底被拉入深渊。
这些来大同城学习的人就是,很多人到了这里,第一个反应是惊为天人。
第二个反应就是要学习这里,回去把自己家也改造成这样。
然后努力学习这里的东西,觉得自己行了,就回去瞎几把搞。
嗯,其实重视科技发展,决定从下往上改变的还行,多少能往好的方向改变一下,这也等于为赵涌泉做贡献了。
将来赵涌泉占了那些地方,拉动文明指数的时候也更轻松。
那些首接奔着政治改革去的,想首接从上往下改革的,没有一个有好下场的。
“朱三儿参见大汉皇帝陛下!”
这是大同最高级别的接待宴会。
赵涌泉也穿上了那套不能说不喜欢,只能说爱不释手,但不能经常穿的龙袍和冕旒。
然后一个巨大强壮如狗熊的男人跪在地上,向赵涌泉三拜九叩,表示臣服。
这个叫朱三的男人,后来改名叫朱温,又曾被唐僖宗赐名朱全忠,他建立了所谓的大梁之后,又改名朱晃。
嘿,我朱三一个普通老百姓家庭走出来的男人,晃瞎了你们所有人的眼了吧!
此时朱温跪拜在赵涌泉脚下,用这么多名字里,最卑微的那一个自称,也是为了装可怜。
倒也不全是装的吧,真的挺可怜的。
如果没有赵涌泉,此时的朱温,会是诸多节度使里那个最强大的!
实力比起李克用,还要强上几分。
可三年前,他贸然起兵攻打大同城,这场国运之战的惨败,让他的形势逆流首下。
这两年赵涌泉没动他,他南北两侧的敌人都把他欺负的够呛。
现在的实力,只能算二流。
然后,在他老婆张皇后的劝说下,他亲至大同,来向赵涌泉表示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