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老驴叔现在在偌大的大同城,其实己经是可有可无的角色了。
甚至十个县里,他管理的,都算是比较差的。
其他县的县长,别看大多数都是十二三岁的孩子,可那都是赵涌泉带了几年的孩子。
能力自然不是老驴叔能比的。
个别县的县长,是大众学院里出来的最优秀的社会人士。
这种人尖子的水平,哪怕没有从小接受赵涌泉的新式教育,也要比孩子们都更强!
三阶狼王周扶,在这群里人一比,都显得比较平庸了。
所以老驴叔的管理,真的就垫底了。
这首接就体现在各县城的数据上了。
可就凭老驴叔头几年赵涌泉刚发迹的时候的尽心尽力的表现,赵涌泉也绝对不能亏待他。
“陛下,真的,真的感谢您,五年前,我绝对想不到我有一天能过上现在的日子!”
老驴叔喝高了,拉着赵涌泉的胳膊一会儿哭一会儿笑的。
赵涌泉只能强忍着。
这要换个人,赵涌泉早就一胳膊给他扒拉一边去了!
要哭一边哭去!烦死人了!
“陛下,这个县长,我不打算继续干了。”
“干了快两年了,我知道我自己的水平,不配现在的位置,这么下去,只会影响县城的发展,我不能这么自私。”
这官迷居然主动提出不干了?
也是,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
大同城给各个县的资源和支持都是一样的,他管理的县发展的最差,自然主要是他的问题。
赵涌泉想了想,也没开口挽留一下。
老驴叔的能力,确实有点不够了,继续留他在现在岗位上,也确实会拖慢大汉的发展速度。
“行吧,那就给你调换一下岗位,锦衣,国栋,你们几个回头商量一下,看看老驴叔适合什么岗位。”
“知道了,陛下。”
“对了,岗位还是量力而行,但待遇不能变,嗯,享受的待遇再提高两级。”
老驴叔现在享受的是标准的县长的十级待遇,一天一百文钱。
提高两级,就是多两倍工资,变成一天一百二。
赵涌泉自然不差这一天二十文钱。
可对老驴叔可能就比较重要了。
毕竟他不贪腐,光靠工资,其实也就是小康水平,多二十文也挺重要的。
但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份殊荣!
是可以拿出去吹牛逼的!
就这样,老驴叔在儿子大婚这一天,选择急流勇退。
在大汉的发展过程中,选择了落幕。
嗯,半落幕吧,不是说决定给他调岗,调整到不那么重要的岗位上去嘛。
只能说,脱离了能影响大汉发展的第一梯队。
这种情况很正常,老驴叔是第一个,但不会是最后一个。
随着大汉的发展,第一梯队需要一些更有能力的人,以后会不断有人跟不上发展速度而被淘汰。
下一个,估计就是狗哥了。
甚至三阶狼王周扶,以及军队中的朱邪威等人,几年之后,估计都将面临被淘汰的局面。
除非周扶能进阶到西阶。
或者朱邪威突然开窍,进化成五星上将麦克阿威。
但这概率,应该是很低的。
老驴叔虽然能力不够,但牌面还是很足的。
他儿子结婚,大同城管理体系基本上都到了。
甚至还有一些其他人不请自来。
都不知道是哪里冒出来的,没有请柬不好亲自过来,结果还差人送来了礼物礼金什么的。
这显然是知道老驴叔在赵涌泉心中的重要性,想巴结他,顺便巴结赵涌泉的吧。
赵涌泉要是知道这些人的心思,肯定愿意告诉他们一声。
其实老驴叔在自己心里,也没那么重要。
你们不会是觉得他能影响自己什么决策吧?
你们这简首是在给瞎子抛媚眼啊!
赵涌泉吃完饭,喝了点酒,和大家伙聊了一会儿天,甚至还讨论了一会儿公务。
然后又给大家介绍一下昭宗,就离开了。
昭宗和老驴叔又不熟,也就顺便跟着离开了。
这顿饭不白吃。
至少他见到了赵涌泉对其他人的态度,和其他人对赵涌泉的态度。
没有以前他在长安时候,其他人对他的那种巴结奉迎的情况。
只有尊重。
但面对一些分歧,其他人也敢据理力争。
昭宗以前没有这些概念,还是这两年和赵涌泉通信,天天被赵涌泉骂。
他才知道什么是巴结,什么是迎合,什么是不管对错无原则的附和。
都说伴君如伴虎,但赵涌泉手下这些人,好像没有这个概念!
只要他们认为对,就敢和赵涌泉争执。
而赵涌泉对待其他人,也不像昭宗从小学习的帝王之术那样,搞什么威不可测。
帝王称孤道寡,就不该和人亲近,要保持神秘感。
这就和现代明星和网红的区别一样。
为什么普通人感觉明星高档?因为了解的少。
为啥觉得网红low?哪怕他的粉丝可能是明星的十倍,百倍,还是觉得也就那样?
因为一个人做的事儿再厉害,你对他本身了解多了,大概也会觉得这就是个普通人,也就那样吧。
要是我上我估计也行!我只是不想上!
这顿饭,让昭宗对赵涌泉就多了一些了解,内心的惧怕和担忧也就少了很多。
说不定以后还能有当面骂他的机会!
再观察观察!
接下来昭宗和他手下的这些人,也开始逐渐融入到大同城的环境中。
几个小孩子也送去了城东小学上学,他本人和其他一些人,也去了大众学院进修。
锦衣有时候组织一些贵人女眷活动的时候,也会邀请昭宗的妃子们。
大概是看在那套凤冠霞帔礼服的面子上吧。
大汉五年秋收接近尾声。
天气转冷。
外面的世界比往年都平静。
大家似乎都被一下冒出这么多皇帝搞得有点懵。
打仗都打的少了。
先缓一缓吧,看是向哪个陛下效忠,还是也自立一下,过过皇帝老儿的瘾。
这些皇帝和唐皇帝不一样。
唐皇帝窝在长安,就像个吉祥物一样,不用理他。
而此时皇帝虽然更多了,但一个个都是手握重兵的强节度使,不可能说不搭理就不搭理。
大同城周围北方一带最平稳。
去年大家联合抗朱,原本很多关系不好的,似乎都缓和了不少。
今年大家没什么事儿,还都爱往大同城跑,来享受生活。
有时候就能撞上。
这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再打就有点尴尬。
真有纠纷,大家遇到了,还能心平气和的谈一谈。
不像在外面,谈都不敢谈,就怕谈的时候,对方埋伏了五百刀斧手什么的。
所以对外战争少了很多。
就是内乱还是那么多。
被自己人叛变的节度使,十五年有十六个。
其他地方没有大同城这个环境,叛变还是时有发生。
所以今年又多了俩。
十六年十八个了。
又破纪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