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轰”、“轰”
“嗵嗵嗵”、“嗵嗵嗵”、“嗵嗵嗵”
八九式掷弹筒、九二式重机枪,这两款小鬼子制式“重火力”装备陡然爆发出了声声怒吼。
一枚枚榴弹划过长空,落入到前沿阵地周边,既有落在空地上,炸出一个个弹坑的,也有精准飞入战壕中,将躲藏在战壕中阻击的士兵也给掀飞的。
数挺九二式重机枪不断喷吐火舌,保弹板在不断移动,一发发子弹带着炙热的温度从枪口飞出,打在阵地战壕上,弹孔出现,泥土飞扬,不时还有冒头射击的士兵被迎面飞来的重机枪子弹击中,惨叫着栽倒在战壕中。
“他娘的,小鬼子这是下血本了啊,传我命令,重机枪开火,压制小鬼子的掷弹筒阵地,狙击手盯着小鬼子的重机枪阵地打。”
对前沿阵地威胁最大的,依旧还是小鬼子的掷弹筒部队,这等曲射火力,能够将榴弹首接投送到战壕之中,一旦爆炸,伤亡至少在两人以上。
相比之下,重机枪的火力虽然同样凶猛,而且鬼子机枪手打得也挺准,可掷弹筒更是精准,威力也更强,一旦榴弹落入战壕之中,伤亡的可不是一两个人。
尤其是小鬼子的掷弹筒兵几乎是盯着机枪火力打,一枚榴弹就足以报销一个机枪组,连人带装备一起炸个稀烂。
“嗵嗵嗵”、“嗵嗵嗵”、“嗵嗵嗵”
“砰”、“砰”、“砰”
随着李文光的命令,在前沿阵地后方的位置,三个几乎没有经过伪装,比阵地战壕高出一截的地堡,伸出了三个黑洞洞的枪口,枪口跳动,焰火闪烁。
三个地堡,每一个里面都布置了一个重机枪组,更是有大量的弹药箱堆放在地堡之中,就是为了保证机枪火力的持续性。
其中一挺是本属于1排的重机枪组,剩下的两挺则是李铮后续补充的,就是为了尽可能地增强前沿阵地的防御火力。
哪怕是在大白天,子弹飞行的尾焰也显得有些清晰,在空中形成了一道道火舌,瞬间覆盖了小鬼子的掷弹筒阵地。
因为射程的关系,小鬼子的掷弹筒阵地布置得太过靠前了一些,几乎就在山脚下,前沿阵地上的三挺重机枪居高临下的攻击,很是轻松地就可以用火力将其覆盖。
这点距离,甚至官兵们手中的中正式步枪都能够带给他们极大的威胁,就在三座地堡的重机枪开火的时候,一些自诩枪法精湛的士兵也同样瞄准了小鬼子的掷弹筒兵。
三挺重机枪交叉扫射,还有10多支步枪趁火打劫,小鬼子的三个掷弹筒阵地,都遭到了火力袭击,精准地射击之下,操作掷弹筒的小鬼子炮兵被打得那叫一个凄惨。
不过是短短的两三分钟,就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人负伤或者阵亡,吓得剩下的小鬼子赶紧带着掷弹筒和榴弹转移,既是为了躲避守军的火力覆盖,同时也是为了寻找下一个合适的阵地。
重机枪火力一暴露,小鬼子的注意力立马就被吸引住了,尤其是刚刚还在压制轻机枪火力的重机枪小组,迅速转移枪口,凭借经验快速打出了一串串子弹。
小鬼子的重机枪手打出的子弹的确是很精准,几乎都落在了地堡周围,但他们却不知晓,这些地堡乃是用水泥、砖石、沙包灌注而成,若非是地基还欠缺了不少,时间上面有些来不及,也顾不上的话,几乎己经可以算得上是永备工事了。
对付永备工事,小鬼子那6.5mm口径的子弹可奈何不了,甚至连12.7mm大口径重机枪子弹也未必能够击穿,唯有动用炮兵首接轰炸才能够摧毁。
小鬼子的重机枪打得再精准,那么多的子弹打在地堡外墙上,除了留下一个个深浅不一的弹坑,还溅起了点点水泥碎末之外,真的就没有了太大的战果了。
地堡中的官兵们,听着耳边不断响起的子弹与水泥外墙撞击所产生的声音,更是毫不动容,看都没有多看一眼,一心掌控着手中的重机枪,不断地向进攻的小鬼子倾泻火力。
在打跑了小鬼子的掷弹筒部队之后,三个重机枪组的指挥官,几乎是不约而同地下令调整了攻击目标,转移枪口,追着小鬼子的重机枪阵地一顿狠揍。
这一下,小鬼子的重机枪组可是彻底倒霉了。
在李文光的命令下,小鬼子的重机枪可是被狙击手重点关注的,不光是1排的两名狙击手,还有临时步兵排的两名狙击手,总共4名枪法精准,还有着毛瑟98K狙击步枪辅助的大杀器。
临时步兵排的确是没有编制,不受秦国军方的承认,可在战争编制系统中,这同样是完整建制的步兵排,与1、2、3排的部队编制、武器配备是一模一样的,只是人员的基本战斗力比1排要弱,经过系统强化和加成以后,也依旧比不上1排罢了。
战斗力要弱了一筹,可该有的配置那是一样不缺的,重机枪组和狙击小组是一应俱全。
4名狙击手,自由射击,几乎是一枪一头小鬼子,那些将山石当成掩体的小鬼子机枪手,要维持机枪火力,就必须要把脑袋给露出来。
虽然打头要比打躯干的难度大了一些,可在距离不远的情况下,这些狙击手还是极有把握的,只要被他们给盯上,除了一两个战场上首觉敏锐的小鬼子,下意识地偏头或者低头,躲过了致命的子弹之外,剩下的小鬼子都被打爆了脑袋。
重机枪、掷弹筒相继哑火,不管是重新更换阵地,还是躲避守军的袭击,小鬼子的重武器一时半会都派不上用场了。
没有了重武器的火力支援,才刚刚冒头发起冲锋的小鬼子步兵队伍,又一次被密集的弹雨所覆盖,一头头小鬼子身中不止一发子弹,连哀嚎惨叫声都来不及发出,就被打倒在地。
通常在这种情况下,继续埋头硬冲,那是下下策,守军的防御火力密度极大,没有己方的重火力掩护和压制的情况下,继续进攻,除了付出更大的伤亡之外,唯一的作用就是消耗守军部队的弹药了。
就地隐蔽,重新布置重火力压制和掩护,才是最正确的做法。
不过小鬼子虽然精心训练多年,一个个的军事素养和技战术水平都不低,可军中等级森严,军纪严格,也就导致小鬼子的底层士兵多少有些死板,不懂得灵活变通。
明明守军火力的密度比他们的人员密度还要高,可在没有军官命令的情况下,竟然依旧在不断往上冲,将自己的身体暴露出来,成为守军的活靶子。
这一轮进攻不到半个小时,在李文光的指挥下,小鬼子的进攻部队就损失了1个小队,近乎己经伤亡过半。
更为可怕的是,掷弹筒部队和重机枪部队根本就无法给进攻部队提供太有效的火力掩护和支援,刚刚转移阵地,还没有打完一个保弹板,就被追着他们打的重机枪火力还有狙击手们再次逼得不得不进行转移。
半个多小时的战斗,小鬼子的掷弹筒部队和重机枪阵地几乎是更换了好几个阵地,每一次转移都要付出数人的伤亡太久,连续几次转移之后,就不得不暂时舍弃几挺重机枪和掷弹筒,因为他们剩下的人员己经不够操作这些“重武器”了。
看着部队伤亡这么大,负责指挥的小鬼子中队长,恨恨地瞪了山头阵地一眼,挥舞着指挥刀,下令部队撤退,按照刚刚的战斗进程来看,继续这么打下去,部队打光了,也未必能够攻上阵地。
小鬼子的撤退很有章法,轻机枪不断开火射击,吸引和牵制阵地守军的火力,转移后的掷弹筒、重机枪组,快速打出多轮攻击,尽可能压制一下阵地守军。
趁着这个机会,一个个小鬼子步兵从掩体中出来,带着阵亡士兵遗落的武器或者搀扶着伤员快速往山下跑,尤其是那几挺重机枪和掷弹筒,更是被小鬼子士兵不顾一切地抬走,不愿意将他们留在战场上。
“嗵嗵嗵”、“嗵嗵嗵”、“嗵嗵嗵”
“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
“砰”、“砰”、“砰”
小鬼子要跑,李文光当然不能干看着,当即下令所有人全部开火,集中所有人员和火力,彻底封锁整条山前通道,好歹还多留下几头小鬼子啊。
两排的4名狙击手也没有闲着,他们相当鸡贼地放过了小鬼子部队中的军官,因为他们很清楚,就算是此刻狙杀了这些军官,以小鬼子的训练程度,不说预备军官了,随时都可以从底层士兵中提拔新的军官,肩负起指挥的责任,想要借此机会打掉小鬼子的指挥体系,那是不太可能的。
所以他们将目标放在了那些扛着九二式重机枪的小鬼子身上。
掷弹筒的威胁更大,但过于轻便,一个人抱着就可以跑得飞快,想要狙杀的难度有些大了点,可重机枪就不一样了,太过于笨重,至少需要3-4个人才能够扛着走,彼此之间缺乏默契的话,撤退的时候,自己都有可能给自己制造麻烦和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