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五点,窗外的晨光刚刚泛起灰白。程楠坐在书桌前,双眼通红,手边是一杯早己凉透的咖啡。他的笔记本摊开着,纸页上写满了关于未来战场的记录:奴族的能量轨迹、护盾的反应频率、还有那些在混乱中一闪而过的符号。
他反复翻阅着自己的笔记,试图从中理出一条清晰的技术路径。他知道,自己不能再只是被动地接收信息了。他必须开始主动构建一些东西——哪怕只是一个概念、一个原型。
“我不能永远只靠记忆活着。”他低声说。
耳机里那句模糊的声音还在耳边回荡:“坐标不稳定……”
他不知道那是谁,也不知道它意味着什么,但他知道一件事:现实和未来之间,有一条看不见的线正在收紧。他必须抓住它,哪怕只是短暂地碰触一下。
会议室里,陈星正低头调试着电脑,屏幕上是他们公司最新项目的基础架构图。他是个技术狂人,对任何新奇的想法都抱有极强的好奇心,但同时也极其务实。
“你说‘神经接口’?”他抬起头,皱眉看着程楠,“你不是在开玩笑吧?我们连个像样的VR系统都没搞定。”
程楠没有回答,而是从包里拿出一张草稿纸,上面画着几个简单的模型图。他指着其中一条曲线说:“这不是科幻,而是趋势。我们在未来战场上看到的护盾系统,它的核心操作逻辑就是基于意识反馈的。”
陈星盯着图纸看了几秒,眉头慢慢松开了一些。
“你是说……这玩意儿真的存在?”
“至少,在另一个时间线上是存在的。”程楠语气平静,“我可以告诉你,它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脑电波模拟输入指令,再由外部设备完成动作执行。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是一步到位,而是先搭建一个基础框架。”
陈星沉默了一会儿,忽然笑了:“你知道这听起来有多疯狂吗?”
“我知道。”程楠点头,“但你也知道,我从来不说废话。”
两人对视了几秒,空气中仿佛有某种无形的东西被点燃了。
“好。”陈星最终开口,“我们可以试试看。”
接下来的几天,程楠几乎把自己锁在了实验室里。
他一边整理穿越时的记忆,一边尝试将那些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建模的数据。他记得凌霜教过他如何调整护盾能量流的方向,也记得那些复杂的控制面板上闪烁的信号节奏。他把这些细节拆解成一个个小模块,再一点点拼接起来。
“这里应该是数据输入口。”他在纸上画下了一个圆形标记,“这里是反馈通道,连接的是用户的脑电波读取器。”
陈星站在一旁,默默地看着他操作。这个平时总是一副冷淡表情的男人,此刻眼中却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兴奋。
“你是不是……早就知道这些?”他忽然问。
程楠的手停顿了一下,随即继续画下去:“我只是比你多看到了一点。”
“所以呢?”陈星追问,“你是怎么做到的?”
程楠没说话,只是把图纸递给他:“现在不是讨论这个的时候。”
陈星接过图纸,眼神复杂。他当然想知道更多,但他也知道,有些事情,程楠不会轻易说出口。
深夜,测试开始了。
他们用现有的VR头盔和生物传感器做了一个简陋的替代装置。虽然精度远不如真正的神经接口,但己经足够进行初步验证。
程楠戴上设备,深吸一口气,闭上眼。
“启动。”他说。
瞬间,他的意识仿佛被拉入了一片虚拟空间。眼前浮现出一个半透明的操作界面,周围是模糊的光影,像是某种尚未完全加载的场景。
“状态正常。”陈星的声音从耳机里传来,“脑电波频率稳定,准备进入模拟模式。”
程楠点了点头,心中默念着护盾激活的指令。
下一秒,一道蓝色的光弧在他面前展开,形成一个不规则的球形屏障。他试着移动手指,光弧随之轻微晃动;他集中注意力,光弧逐渐变得稳定。
“成功了……”他喃喃道。
可就在这时,画面突然一闪,整个虚拟空间出现了剧烈的扭曲。他眼前的景象变了——不再是实验室内,而是一个破败的地下基地,西周是残垣断壁,墙上布满了焦黑的痕迹。
那是3020年的某个角落。
他猛地睁开眼,系统立刻断开了连接。
“怎么回事?”陈星急忙检查设备。
“没事。”程楠摘下头盔,额头微微冒汗,“只是……有点太真实了。”
陈星看着他,欲言又止。
“你还看见了什么?”他问。
程楠沉默了几秒,最终只是摇了摇头:“没什么。”
但事实上,他看见了那个符号。
∞
它出现在基地墙角的一块金属板上,像是某种标识,又像是某种警告。
他不知道它代表什么,但他知道,这绝非巧合。
几天后,赵敏收到了一份来自陈星团队的技术报告。
她翻看着里面的图纸和数据分析,目光停留在最后一页角落里的一个图案上。
那是一个奇怪的符号,像无限,又像某种古老的铭文。
她拿起笔,在旁边打了个问号。
“程楠……你在研究什么?”她轻声自语。
窗外,夜色沉沉,城市的灯光如星海般铺展。
而在某间实验室里,一台机器正在缓缓运行,屏幕上不断跳动着新的数据流。
一个新的时代,正在悄然孕育。
而程楠,只是悄悄地点燃了第一根火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