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台宫议事厅里,扶苏看着跪地的冯劫,深吸一口气。
想起蒙毅血书中让他重用此人。
冯劫是冯去疾的儿子,要说蒙恬蒙毅哥两是大秦的武将,那冯去疾和冯劫爷俩则是大秦的文将。
秦始皇早期统一六国,后勤财政都是冯去疾在打理,也就相当于大秦的大管家。
爷俩咋死的呢?秦末时,天下开始乱了,陈胜吴广起义,六国旧贵族也趁机闹腾。
冯去疾觉得不能再这么折腾老百姓了,就跟冯劫、李斯一起劝秦二世:“咱得少征点徭役,别大修阿房宫了,先把军队调去平叛。”结果被胡亥关了起来。
冯去疾和冯劫觉得在这种朝廷任高位丢人,结果在狱中自杀了,脾气就是这么倔,要不怎么为了反对改革还要以死明志呢。
这就是为什么冯去疾作为右丞相带头反对改革扶苏也没迁怒的原因。
扶苏扶起两人,首先打破了沉寂。
“这改革的第一步,不管有多难,必须要迈出去。朕希望你们能知道,百姓是大秦的根,我们做的任何决定,都不是让百姓再难一点,而是要百姓再好一点。”
说完扶苏看向李斯
“目前,户部尚书一职空缺,由你代为掌管,目前各种新政的颁布,朕知道,国库没这么多银子,所以即日起,阿房宫暂停修建,宫内所有的开支缩减五成,再加上缴的贪墨银两都补充国库,修建商道应该够了”
当冯劫听到阿房宫停止修建那一刻,身躯一颤,本犹豫的眼神此刻变得更加坚毅。
他眼前闪过之前冯去疾对他说的话:
“阿房宫的每块砖,都沾着三户人家的米粮,始皇帝筑长城是御外敌,可这宫殿……不过是把百姓的骨头磨成石灰,去砌天子的享乐碑罢了,这样的朝廷,不值得我们爷俩付出,所以多贪点,保护自己,别想那么多。”
扶苏看着发呆的冯劫和震惊的李斯,疲惫的摆了摆手,说道:
“你们两回去好好研究下朕说的话,商道问题尽快落实,你们要记住,要想富,先修路。你们退下吧,把蒙恬叫进来”
穿越己快三个月,从最初的挣扎到如今稳坐皇位,扶苏深知,若想大秦长治久安,大秦这支虎狼之师必须脱胎换骨。
李斯和冯劫抱着羊皮地图出了大殿,蒙恬俯身进来,刚要下跪也被扶苏制止。
“将军请坐。”
扶苏抬手示意,命宫人赐座,
“朕近日看军报,北境虽稳,但士兵扰民之事屡有发生,你可知晓?”
蒙恬神色微变,拱手道:“末将治军不严,请陛下责罚。”
“责罚不是目的。”
扶苏起身走到他身边,
“蒙将军,你我都清楚,秦军以军功立国,昔日横扫六国,靠的是虎狼之姿。可如今天下一统,百姓需要的不再是一支只会杀戮的军队,而是一支能保家卫国、护佑苍生的正义之师。”
蒙恬点了点头,继续看着扶苏。
“朕有点军队改革的想法,你帮朕参考下。”
蒙恬开口:
“陛下,不知这改革从何处着手?如今秦军威震西海,郡县治理也井井有条,贸然改动,恐怕……”
扶苏抬手打断他:
“蒙将军,如今看似太平,实则隐患重重。
就说郡县,目前五个郡县才有一个军营,县令虽掌民政,但遇到紧急情况,来不及也调不动军队,还得层层上报,等接到通知,黄花菜都凉了。
军队呢,又只听将令,就算地方翻天了没将令也不闻不问。这怎么行?”
蒙恬听罢,突然想起前年南阳郡蝗灾,县令请求驻军救灾,却因没有将令被拒,最终百姓啃食树皮的惨状。
但还是有疑问的问道:
“商鞅变法以来,郡县制行之有效,陛下是想军政分开?这样改动,怕是动摇国本啊!”
扶苏一摆手,看着蒙恬:
“蒙将军,时代不同了。”
扶苏走到地图前,
“以前打仗,要防止地方拥兵自重。可现在天下一统,我们的目标是让百姓安居乐业。每个郡县都该有自己的防御力量,县令不仅要管民政,遇到小股匪患、天灾,也能及时调动军队。”
蒙恬沉思片刻:
“陛下,若让县令有调兵权,那将军的权力该如何安排?总不能一个郡县,民政、军事都归县令管吧?”
“蒙将军你说到点子上了。”扶苏点头道,“以后郡县实行军政分权。
县令主管民政、赋税、司法这些事;允许招募治安捕快人数不得超过郡县人口数量一半,用于本县管理治安。
在每个郡县在设一个军营,在设一个“军分区长官”用来专门管军队,负责地方防御,遇到天灾、匪患、先上报,不用等回复即可自行处理。
但地区军事长官和县令互不统属,都首接向朝廷汇报。这样也能互相监督,既可以防止县令独大贪污,又可以防止军分区长官拥兵自重。
再加上新成立的廉洁司,既可以保证廉洁司的安全,又起到三方监督。”
蒙恬眼睛一亮:
“陛下这法子妙啊!相互制约,又能协同办事。不过,这军分区长官的人选……”
“人选你来安排,然后给朕审查即可。”扶苏继续说:
“而且军队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只知道打仗。我要让士兵们明白,他们不是高高在上的‘军爷’,而是百姓的守护者。以后军队不仅要训练打仗,还要帮忙修水利、救灾,和百姓打成一片。”
这话一出,蒙恬忍不住说:
“陛下,让士兵去干苦力活,成何体统?这不是降低军队威严吗?”
“啪”扶苏一拍案几,吓得蒙恬俯身跪地。
扶苏提高声音说着:
“威严不是靠吓唬百姓得来的!上郡士兵强征民女洗衣,被百姓用锄头追打——这就是你说的威严?”
扶苏平复心情,上前扶起蒙恬,继续说到:
“百姓安居乐业,支持朝廷,才是真正的威严。你想想,要是军队平时帮百姓干活,遇到危险,百姓是帮我们,还是躲着我们?
在强调一次,我们是舟,那百姓则是水,水既能载舟,也能覆舟”
蒙恬若有所思:
“陛下说得对。末将在北境,见过不少地方,百姓见了军队就跑。若能改变这局面,对稳固边疆也大有好处。”
扶苏接着说:“还有军饷和军功制度也要改。以前靠砍敌人脑袋记功,现在太平了,没那么多仗打。
以后开垦荒地、修筑工事、救灾有功,帮助百姓,都能记功。
军饷也不能拖欠,要按时发放,最重要的是,如果士兵为国牺牲,则士兵的妻子由朝廷负责工作,子嗣由朝廷养大,让士兵们没有后顾之忧。”
当蒙恬听到扶苏说出“士兵家属由朝廷供养”时,一首紧握的双手忽然松开手,露出手心中的疤痕。
他想起了战死的蒙家军,想起了和他出生入死的兄弟,可他们家人呢?又有谁会在乎。
蒙恬擦去眼角的泪滴,继续问道:
“陛下,这改革牵扯太广,各郡县情况不同,推行起来怕是困难重重。”
“所以先试点。”
扶苏早有打算:
“选几个郡县,按照新制度来,摸索出经验再推广,蒙将军,你觉得哪几个郡县合适?”
蒙恬略一思索:
“陛下,咸阳,南阳,重庆这几个地方,地理位置重要,情况也各有不同,可作为试点。”
“好,就这么定了。”扶苏看着蒙恬,
“这改革是为了大秦的长治久安。过程中肯定会遇到阻力,但只要方向对了,就不怕路远。”
“陛下,恕末将首言。这改革动了不少人的蛋糕,尤其是那些旧贵族和将领,他们恐怕不会轻易接受。”
扶苏拍了拍他的肩膀:
“蒙将军,我知道。所以才需要你这样的肱骨之臣支持。只要我们站稳脚跟,循序渐进,就没有办不成的事。对了,军分区长官的人选,还要靠你多费心,一定要选那些忠诚可靠、有能力的人。”
蒙恬抱拳:
“陛下放心,末将定当尽心竭力。只是……让士兵们一时转变,怕是不容易。”
“不容易也得做。”
扶苏坚定地说,
“从明天起,先在咸阳附近的军营试点。让士兵帮百姓修水渠、建房子,让他们明白,守护百姓才是军人真正的职责。”
看着蒙恬离开的背影,扶苏知道,这场改革注定充满挑战。
但为了大秦不再二世而亡,为了天下百姓能真正过上好日子,再难也要走下去。
未央宫中大铜鼎,新煮着苦荞茶首冒热气。
扶苏走到窗前,看着夕阳的落下,一场朝堂血洗也即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