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相映,秋香渐浓。琵琶山静默的脊梁与泉水跃动的音符,构成了一幅动静相生的太极图景,恰如企业创新中守正与变革的辩证关系。三五好友的月下漫步,印证了亚里士多德“人是社会性动物”的论断——人类智慧在群体共振中得以升华,正如量子纠缠般的思想碰撞催生创新灵感。这种自然韵律与人文创造的共生关系,最终指向中国哲学“太极与中庸”的境界——在稳固的山水根基上,让创新思维如月华般自然流淌,既照亮传统智慧的深谷,又辉映现代文明的峰峦。
——作者手记
远山归鸟,驮着暮色,掠过山脊。当翅膀沾满橘色釉彩,抖落在林间小径时,忽听有晚风自石隙间吹出,裹挟着琵琶泉的凉意,将一对恋人的絮语酿成琥珀色的美酒,倾泻出琵琶山外。
江非凡牵着王晓蕊的手,轻轻走出木兰学院的后门,漫步来到琵琶山下的琵琶泉边。眼前,琵琶小溪从近处流向远方,溪水在月光下泛起粼粼波光,仿佛在轻轻拨动着静谧夜晚的心弦。
江非凡望着这如诗如画的景象,不禁感慨万千:“‘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的这首词,以牛郎织女的神话为载体,用‘金风玉露’‘银汉迢迢’这样的意象,歌颂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永恒爱情。尤其是最后一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更是以一种深刻的哲理升华了爱情的本质——真爱并不在于朝夕相伴,而在于心灵的恒久契合与精神的彼此守望。没想到,爸爸和宋校长的故事,竟也像牛郎织女一样,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守望,是痛苦,也是幸福啊。”
王晓蕊依偎在江非凡身边,眼神中满是深情与温柔:“得者,且珍惜;失者,由命也。我懂爸的苦,更知爸的福。世间哪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或这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此时,山间薄雾如轻纱般缓缓织就,片片云絮被新月勾勒出银色的边框。紫藤花缠绕的凉亭里,茶盏中升腾的热气如轻烟般袅袅升起,与远处泉水的潺潺私语交织在一起。石桌上,婆娑的竹影倒映其上,仿佛是未完成的草书笔触,被晚风轻轻拂动,缓缓舒展。此刻,王行长正坐在木兰学院的凉亭下,与宋校长对坐品茶,畅叙着往昔的友情,不时传来爽朗的笑声。江文心在一旁专注地弹奏着古琴,悠扬的琴声为这宁静的夜晚增添了几分雅致。李芸妮则安静地守在干爸王行长身边,不时地为宋校长端茶倒水,细心周到。
芳林深处,疯长的秋草上,露珠在叶尖上凝结成一颗颗晶莹的星子。江非凡和王晓蕊的脚步声惊醒了坐在一块大青石上沉思的品牌专家王永江。
月光下,江非凡看到他独自一人,便关心地问道:“王总,怎么一个人在这里?”
华典的王总抬起头,微微一笑:“我在备课呢,琢磨着明天的课该怎么上得更好。这二十西家企业,过半数都是我们华典知识产权的客户呢,可不能马虎。”
江非凡点了点头,说:“那也得早点回去休息呀。”
王晓蕊指了指木兰学院六楼正在练瑜伽的花神们,对王总说道:“王总,建议你去练练瑜伽,顺便与你的客户和准客户们多交流交流,这可是难得的机会呀。”
江非凡调侃道:“那可不行,那些花神们个个貌美如花,晚上看起来都像小妖精似的,别把王总给吓着了。”三个人边说边笑,不知不觉间回到了木兰学院。
此时,凉亭中王行长、宋校长、李芸妮等人正在品茶、听琴、赏月,气氛宁静而惬意。他们静悄悄地坐到旁边,黄雅丽拿起三只青瓷茶杯,轻轻倒上茶汤。凉亭外的莲池中,几条锦鲤不时探出头来,仿佛也被江文心的琴声所吸引。
江文心看到大家都专心品茶,便自荐道:“我为大家弹唱一曲吧?”王行长笑着点头:“好!”大家纷纷鼓掌,期待着她的表演。
江文心边弹边唱:
“初闻不知曲中意,再听己是曲中人。
曲中思念今犹在,不见当年梦中人。
但愿还能再入梦,梦里相思情缠绵。
缠绵缱绻心头炽,曲终人散早成空。”
“但愿还能再入梦,梦里相思情缠绵。”宋校长说,“人生如梦,有你,有我,有大家,吾心足矣。”
一曲唱罢,大家掌声再起,要求再来一曲。江文心欣然说道:“那我就再弹唱一曲李清照的《一剪梅》吧!”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唱罢,熄灯铃声响了,大家各自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