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明1128

第1024章 一〇二二章:蜀宋明务

加入书架
书名:
芳明1128
作者:
西洋湖边
本章字数:
6498
更新时间:
2025-07-08

成都行在,蜀中暑热未褪。晨钟甫落,锦官城外朝阳洒落宫墙,映得丹树金红。殿阁之内,万籁俱寂,惟见朝臣静候君命。

今日朝会,旨在议阅岳飞自江陵上呈的密奏与火器试制成果。该奏由御前亲兵连夜自三峡舟运而来,附图二十有八、样枪三支、试爆结果录与军工法式一册。传言称,此番不仅火药纯度突破,甚至实现「高炉鼓风」冶铁,功效超蜀中百年传法。

太监护忠甫唱:「荆湖北路安抚使岳飞奏报——新军火器工艺大成,请朝廷查核定制!」

群臣闻之哗然。

宰执班首,张浚上前两步,昂然奏道:「臣张浚参拜陛下!岳太尉此奏,事关军国重器,臣已先阅副本,愿代为启奏。」

赵构端坐龙榻,神情未定,道:「卿请奏来。」

张浚展开密奏,朗声读道:「臣岳飞,率岳家军驻守江陵,近得长子岳云自明占东海地归来,携带炼药、冶铁之新法,合兵器监陈规之技,试炼火药七百余次,终得定方。药性稳、威可裂木,克服潮湿之患。」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殿中群臣,继续道:「又依明法筑高炉,引风鼓吹,以矿冶铁,得纯铁成材,铸枪千支,火龙二百。试战于荆北,击退伪齐游骑。」

殿中已有窃窃私语。张浚提高声音:「今军中士卒欢呼,盼朝廷立编新军、准其军制、拨予资粮,以备北伐。臣不敢专擅,故上奏以请命。」

他一语落地,殿中震动。张浚昂首道:「陛下,岳太尉不仅军功赫赫,此番更以实效破难题。若不立法定制,则器成而无军、术出而无用,岂不空费?」

右丞相秦桧阴笑不语,缓缓出列道:「臣有一问,所谓'岳云自明国归',其人年未及弱冠,何能识高炉鼓风、熟黑火精方?难不成,真是方梦华亲授?」

殿中气氛一冷,守旧派暗自点头。

秦桧继续道:「方梦华何许人也?惑乱天下之妖女也!其立国于江东,倡女工读、毁君臣伦、以妖法造器,如今我朝子弟竟受其技?陛下若授编火器之权,岂非认其为师?」

张浚沉声道:「秦相此言差矣!岳云虽少,然亲历明金淮北之战,阅明军所遗火器法式,自非妄学。明人之器,我可取其法、守我道统。陛下若拒绝其技,则汉中、江陵将再陷铁火之围!」

秦桧冷笑道:「守我道统者,不应求于妖匪。昔孔圣人曰'非其人之器,不可用也'。今之火器之术,滥觞妖国,岂不为不祥?」

左正言范同怒斥:「夫技者,道也。隋唐之制,胡人输马术,唐太宗纳之而平突厥。今我宋器逊于敌,尚谈'不祥'?难道要让三关再陷?」

太学博士冯援亦拱手曰:「臣愿为证!岳家所铸新火器,较前者炸膛率减八成,破垒可及三十步。军士自愿试操,无一人退缩。若非器成,仙人关岂能固?汉阳岂能守?」

赵构静默片刻,低声问张俊:「卿曾督铸火器,可验此说是否真?」

张俊踏前,掏出火药样品一包,献于御前:「臣即试验之。此药干裂细末、硝分八成以上,与旧式相比,可用而不炸。若朝廷允其制式,半年内可铸枪万支。」

殿中一阵低语,秦桧骤然言道:「臣仍请慎议。高炉、药术、军工,皆为神器,不可轻授一人之手。岳飞若独掌江陵、兵器、互市,则上威制朝,下联明匪,万一异心——」

他语未毕,张浚厉声道:「若岳鹏举异心,则不救仙人关,不守江陵!今朝堂可安坐,皆赖江陵拒敌。若要召他回京问罪,臣张浚愿与其同罪!」

赵构微蹙双眉,目视秦桧,又扫视殿堂群臣。

左仆射李若谷缓缓出列,道:「陛下可折中而行。今火器之制,乃关国运,不可废;然亦不可使岳飞专之。臣请立火器都监司于成都,设监使三人,由兵部、工部、军中共议,并由岳云、陈规、冯援共为技官,分署于江陵、汉中、三峡各地。」

赵构拈须,沉吟良久,道:「可也。」

他顿首言道:「著立'火器都监司'于成都,下辖三署。命陈规为都监使、岳云为副监、冯援为典技,督冶炼铁、火药、铸器之务。其制式、法令,由中书门下会议审定,毋得擅改。仍令兵部存底、兵司按数拨用,不得流民间。」

又道:「岳飞忠义可嘉,其子孝谨,朕甚慰之。准其奏请,拨银五万贯、铁千石、硝硫万斤,以充试造之用。另敕户部,督荆襄之士绅出粟,若违者以国难论罪!」

朝堂一震,张浚领诸实事派拜曰:「陛下圣裁,社稷有望矣!」

成都行在大朝会方散,然御前诸臣未散,张浚、秦桧、李若谷、张俊、范同、冯援等仍留东阁偏殿。殿内檀香袅袅,却掩不住空气中弥漫的紧张气息。岳飞次奏紧急递至,言及江陵新立火器署尚未完工,岳云与陈规等人已开始试制「蒸汽鼓风炉」与「链条火车车模」,拟通铁路于蜀中平原、引蒸汽马车与拖拉之器,助农工二用。

此言一出,满座惊骇。

赵构手持岳飞奏报,纸上有岳云手绘之机构图与比例模型,工笔精细,线条流畅,其上清晰绘有「单缸立式蒸汽鼓风机」、「轨道型链条车」、「蒸汽灌田泵」等图式。末附一语,笔锋遒劲:「若能立国器,自当转守为攻。」

「诸公以为如何?」赵构沉声问道,指尖轻叩御案。

张俊率先起身,拱手道:「陛下,臣张俊亲验火器,其子岳云不仅识药识铁,尚识机关水力。若真可如所言,造出能行车之蒸器,则蜀中稻田千里、天府之地可百倍其产。兵农并兴,非妄语也。」

他话音未落,范同已迫不及待地补充:「臣曾观明人绘册《蒸车图说》,似与岳云图说略同。今方梦华治江东,闻已造'动轮机船'。金人亦已于幽燕间铺'燕大铁路',传以煤火驱泵,抽白洋淀之水治河患。我蜀宋若仍以人力畚土、畜车输粮,何以争?」

秦桧冷笑一声,重重拂袖,袖中暗香浮动。「争?争之何用!」他声音陡然提高,「我宋非其物力,非其人力,非其器术。今之蒸气、动轮、铁路,皆异端妖法,倘若盲从,不啻引狼入室!」

他环视众人,目光如刀:「自古农乃立国之本,今竟欲以机械代耕?倘农夫弃锄而用火车、妇人不纺而机器代织,天下生民何所养?此等妖术,误国坏伦!岳云受明人教化日久,其心未必不移!」

守旧派士人齐声附议,声浪几乎掀翻殿顶:「女工入厂、蒸车上路,礼崩乐坏也!」

「农夫无田耕,必为盗也!」

「铁路者,直通妖国之路也!」

张浚闻之,怒目圆睁,一掌拍在案上,茶盏应声而碎。「荒谬!」他声如洪钟,「礼义乃人心之用,而器物为天下之利。此二者岂可混为一谈?若不济兵农之利,则仙人关之血,江陵之火,皆为白流!」

冯援冷静补充,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臣亲阅《岳云造机小记》,其初机器不过以锅煮水、鼓风于炉,使铸铁可日产五百斤,较原先炉法快四倍。今乃谋以此力带车行于铁轨,平地行百里于日内。此物若成,不仅军运可济,农田可灌,兵粮可运。蜀地东接三峡、南通黔桂,若路通则兵通,若兵通则国固!」

赵构闻言,默然良久。忽举奏报中之一页,展开一张「金国铁路图」,上书记载详尽:「燕大铁路南起大名,北接燕京,延六百余里,以牛为轮、以炭驱泵,初成运兵八百、转粮万石。」

他声音低沉如闷雷滚动:「若连金人都可弃旧从新,我大宋岂能安于小农?若今日不学明火、明器、明路,来日兵临城下,谁可抗之?」

张浚、张俊齐声跪道,额头触地:「臣请命,即日设立'机器总署',专责蒸汽试验、铁路勘设、农械图式,设于成都东郊。」

赵构拂袖起身,明黄龙袍在烛光下熠熠生辉。他走向窗前,望向雨后初晴的锦官城,远处市井喧嚣隐约可闻。「朕命下:即立机器总署,由陈规为署长、岳云为副署、冯援为总技佐,召三峡、荆襄之匠来蜀。拨库银五十万贯、铁千石、煤炭万担,于成都与郫县间试建轨道,造其车轮,试行蒸汽。五年之内,欲见轮行之声、龙车之影!」

他猛然转身,目光如电:「若有人以'妖术'为名阻之,以贻战祸者,朕必罪其失国之罪!」

诸臣俯首山呼万岁,声震殿宇。惟秦桧神情冷峻,嘴角微不可察地抽动,袖中折纸未展,密信上书墨迹未干:「明火入蜀,天命将移,宋室无日矣。」

是夜,成都行在百姓听闻「岳云助其父造成火器」、「朝廷设监监造」、「陈规成兵器官」之报,无不交口称赞。坊间童谣曰:

火龙出江陵,鼓风铸寒钢;

岳家子弟勇,纸枪胜铜墙;

蜀道虽难行,火器照朝堂!

但在东市一隅,士绅王氏府中灯火通明,一封密函正悄然送往襄阳:「火器已起,江陵坚不可下。请大金天兵速决南楚,莫待明宋联手为患。」

蜀宋新器方成,风云却已再起。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