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又缓缓凑近窗户,借助从窗户缝隙中透进来的微弱光线,仔细端详,发现窗户上残留着几个模糊的指纹,位置偏高,且指纹的形状和大小显示出小偷很可能是一位身材较高、手指修长的人。凭借着这些细微却关键的线索,维克多在脑海中构建出小偷的逃跑路线:小偷先是从图书馆的侧门进入,在书架间寻找目标,得手后慌乱地从窗户翻出,由于对周围环境不熟悉,在落地后短暂迷失方向,随后朝着学校的后围墙跑去。他推测小偷可能藏身于学校附近一处废弃的仓库,那里人迹罕至,便于隐藏。学校保安起初对这个毛头小子的推断半信半疑,但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按照他的推断前往搜寻。当他们小心翼翼地推开仓库那扇破旧的门时,果然在角落里发现了失窃的图书,并且成功抓住了小偷。这件事瞬间在校园里炸开了锅,维克多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学生,一夜之间名声大噪。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沾沾自喜,反而更加痴迷于对周围事物的观察与分析,像是一位不知疲倦的探索者,不断磨砺自已的洞察力,不放过生活中的任何一个谜题。
随着年龄的增长,维克多对心理学的兴趣愈发浓厚,犹如一团燃烧得愈发旺盛的火焰。他常常在课余时间,怀着崇敬与好奇的心情,悄悄走进母亲的书房。书房里弥漫着淡淡的书香,四周的书架上摆满了各种心理学著作。他轻轻翻开那些厚厚的书籍,从弗洛伊德充满开创性的精神分析理论,探索人类潜意识的奥秘,到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剖析人类行为背后的深层动机,他逐一深入研究,如海绵吸水般汲取着知识。这些知识不仅让他学会从表面现象去判断事物,更赋予他一种独特的能力 —— 深入剖析人类行为动机与心理状态。他开始尝试运用所学的心理学知识,去理解身边人的行为和情绪,比如为什么同学在考试前会异常焦虑,为什么老师在课堂上会有特定的教学风格。进入大学后,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犯罪心理学专业,正式开启了系统学习这门学科的旅程。在大学的课堂上,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各种专业知识,参与各种案例分析和模拟实验,与教授和同学们深入探讨,为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大学期间,维克多结识了一位在警局工作的学长。学长在一次校园讲座中,分享了许多惊心动魄的破案经历,这让维克多对现实中的案件侦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讲座结束后,维克多主动与学长交流,他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敏锐的分析能力让学长眼前一亮。此后,学长经常向他讲述一些警局里棘手的案件。维克多凭借着自已对悬疑小说的热爱、敏锐的洞察力以及所学的心理学知识,总能从看似毫无关联的线索中找到案件的关键突破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