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药商

第四十四章 东阿井水熬阿胶

加入书架
书名:
北宋大药商
作者:
杏得
本章字数:
4376
更新时间:
2024-12-08

这些关于武文的“成名往事”都是后话,这罗府的雅集可还在继续。

大家又各自饮酒,填词,春花秋月,悲秋伤风的,酸得掉牙。卢生忙着喝酒吃肉,也懒得再搭理他们。也换了位子,和余得胜说说小话,商量一下怎么复制阿胶。

卢生酒醉呢喃:“得胜啊,这做阿胶赚钱才是要紧事,词写得再好,能当饭吃?柳永你知道吧?”

与此同时,天圣三年的柳永,已经三四十岁,但是科举还未高中,只过了省试,有了礼部试的资格,前两次礼部试都落榜了,只能天天流连酒肆青楼。

柳永也正在三百里外的汴京城里,吟诗作赋,和别人开着“雅集”。此刻他打了个喷嚏:“是谁在念叨自已?”

柳永醉汉,每天的生活就是轮流去各家打秋风,除了喝酒、写词、哄姑娘也没有别的事情可以做,就是一个天天醉酒的猥琐中年大叔。

词写得再好又能怎样,懂得再多道理又能怎样,还不是过不好这一生。

他也不知道三百里外的亳州罗府,有两个年轻人在拿他当反面教材。

余得胜点点头,醉醺醺地说:“柳永?听说过,听说过,汴京城里的大词人,写的词都传到亳州来了。什么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我这个没文化都知道,现在都说: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

“不对,不对,是凡有井水处,皆能做阿胶!”话题又让卢生给生拉硬扯回来了,他现在是三句话离不开做药赚钱。

“卢生啊,这你就不懂了,这阿胶啊,只有山东东阿县的那口 阿井 里打出来的水,熬出的驴皮胶,才叫阿胶。别的水都不行,你想熬阿胶,就别做白日梦了,你能跑去山东取水?”

卢生也醉了,舌头有点捋不直:“狗……屁……,黄河河水泛滥改过道你知道吧?这黄河水把 阿井 淤塞了多少次,你知道吧,没有阿井水的阿胶,不知道早就熬出多少万块了。”

余得胜摇摇头,他哪里知道这些。

卢生就拿后世的见闻跟他讲:“最开始说阿胶都用 阿井 的水,后来发现井水不够用了,你说怎么办?他们就编呗,又说狼溪河水和 阿井 水得一起用,取其阴阳相配之意,有了河水就轻松了呗,河水还能不够用?总之都靠商家的一张嘴,取阿井水才能熬胶?就是骗人的。说白了,阿井就是装潢门面的,让咱们外地人别抢他们生意,抢了,就说你井水不好。”

“也对,水质那么微小的差别,怎么可能影响药效?”余得胜轻易就被说服了。

“这么说吧,你只要不用臭水沟里污水,只要正常能喝的水,都能熬出阿胶来。它能出什么大问题?你再牛波的专家,能分辨出阿胶是哪口井的水熬出来的?”卢生是真喝醉了,现实和黄粱梦又混上了,“专家”都说出来了!

水质差别真的就很扯淡,就像黄粱梦中某企业老板,天天鼓吹“要喝矿泉水补充人体必须矿物质,长期喝纯净水会出问题的!”靠矿泉水里那一丁丁点矿物质补充营养,不是扯淡吗?我吃一片薯片,矿物质都比水里多。

卢生继续说着醉话:“阿胶药效还是靠驴皮和工艺,水的话,干净卫生的普通井水就可以了。”

“对,对,对,到时候咱们再找亳州最干净的井水来熬制,想来是没有问题。”余得胜对品质的要求还是挺高的,得找好水,熬好药。

“那可能得去城外了,城里那么多人吃喝拉撒的,井水早就不干净了。”

“咱们找个离城一两里的庄子吧,把它租下来,也可以住人,也可以熬胶,城里的管束太多了。”余得胜这话倒是没有错,在城市里办加工坊,一点也不现实。

大宋朝的大城市“坊”和“市”都是分开的,“坊”里只能住人,不能做生意,“市”里只能做生意,不能住人。天黑之后虽然不像唐朝搞什么宵禁,城里的青楼酒肆也是灯火通明,但夜里扰民也是会被打板子的,这谁受得了。

两人边吃边商量,酒菜都给他们上了好几轮了……

酒饱饭足,不知道明天睡一觉起来,这些话他们还能不能记得,要是不记得,不就白商量了一晚上?所以说喝酒能误事是常态,喝酒能办事那是病态,社会的病态。

临近雅集结束,罗学政作为主人,来挨桌敬酒,虽然都是小辈,但还是得尽地主之谊。

走到二人面前,他也有些微醺:“卢生,得胜,你们二人可有志向学?如果有志向学,我看你们这才华,入个县学是没有问题的。改日,你们来县学,我让教谕考教你们一番,若是觉得你们可以,就来县学上学,读书走仕途才是正道。”

老人家嘛,都认为体制内才是正途。但大宋朝,要是有个功名,的确做很多事情都会方便很多。就像卢香丢了这事儿,官差不会管,但是罗茶言丢了,那就可以全城官兵总动员。

卢生说话都有点结巴了:“谢……谢……学政,我们才疏学浅,就不……”余得胜还以为卢生要拒绝,有点可惜,但也表示尊重。

卢生却来了个大喘气:“……就……就不推辞了,我们愿意去试试的。”

罗学政也是被噎了一下,这大喘气给喘得:“那行,一会雅集留诗,你也写一首,我拿给县学教谕先看看。”

罗学政敬了一圈送别酒,吩咐人搬来书桌,大声对学子们说道:“今日,学子们作了很多好诗好词,我亲自做序言,把大家的诗词都整理下来,出一本集子,一会各自留下诗词再走啊。”

罗学政也有些醉,但提笔书写却更有气势,笔走龙蛇:“天圣三年,岁在乙丑??,暮冬之初,会于亳州学府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你说这不是巧了吗,罗府后院的亭子,也叫兰亭。

罗学政洋洋洒洒写了一大篇《兰亭集序》。卢生一看,我擦,这不是抄袭吗?还抄的王羲之!

就是书法差了很多。这不废话吗?书法谁能写得过王羲之?抄也没几个能抄得像的。就是欧、颜、柳、赵也不敢说这话啊。

罗学政写完就收笔,看了一下这篇《兰亭集序》,颇为满意,拉着林姨娘,回去休息了。

学子们也都开始道别告辞。凡是离开的,就上去写一首诗词,自有婢女为他们研墨换纸。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