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5章 建立在流沙上的城堡
其实,秦云东说得半真半假。
为了指导临江市的会议筹备,上级特别成立工作组已经来过临江市多次。
今天来的第三批工作组不需要秦云东亲自陪同,但秦云东只能以此为借口搪塞鲍乾清,从而不用参加下午房地产投资集团的签约仪式。
鲍乾清果然惋惜地叹口气:“真是太不凑巧了,好吧,临江要举办全国会议是大事,你去忙你的吧,回头我让丁苗雨到临江市找你汇报,听取你的意见和建议。”
秦云东暗自叹气,鲍乾清看来是盯上临江市了,想要摆脱纠缠还真不容易。
辞别鲍乾清和唐群峰,秦云东和武辰来到省纪委苗英杰的办公室。
苗英杰看到秦云东进来颇为惊讶,不由看了看腕表:
“这才刚过十点钟,这么快就没事了?”
“没事了,本来就是屁大的小事,唐群峰非要搞得鸡飞狗跳,像是天都要塌下来似的。”
秦云东一脸无所谓地坐在沙发上。
“哈哈,唐群峰过去有个外号叫鬼见愁,他要是想折腾谁,肯定能把对方折磨到投降认怂,或者主动申请调离。云东,还是你厉害啊,毫发无损能逃出唐群峰的魔掌。”
苗英杰笑着坐到秦云东对面,拿出香烟先扔给武辰一支。
武辰赶忙拿出火机为苗英杰点烟。
“苗书记,你们先聊着,我去外面抽烟。”
武辰知道规矩,秦云东来找苗英杰绝不是串门,肯定有机密的事情要谈,他最好还是回避一下。
等武辰离开,苗英杰又关心地询问和唐群峰谈话的细节。
秦云东快速介绍了在鲍乾清办公室里三个人的谈话内容。
“我不知道是不是鲍乾清提前给唐群峰洗过脑,唐群峰几乎没有怎么表现就接受了鲍乾清的调解,这还真让我很意外。”
秦云东轻轻摇摇头。
他通过自己的老丈人知道唐群峰是封老爷子提拔起来的得力干将,平时霸道惯了,但是今天第一次交锋却没有发现唐群峰有多厉害。
秦云东憋着劲要和唐群峰较量一番,结果就这么不痛不痒过去了,他还真有些小小的失望。
苗英杰笑着说:“你就偷着乐吧,难道你还想再戳他一次不成?唐群峰要是发起疯来,肯定会地动山摇。”
他接着介绍说,唐群峰出身鹰国名校博士,参与过设计首个证券交易清算系统。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他是参与狙击国际游资的国内最年轻的经济学者。
正是因为他的突出表现,获得了封老爷子的青睐,被举荐任职沿海市市长。当年唐群峰就大刀阔斧地实施全面改革,一举使得沿海市当年GDP就翻番增长,创造了一个奇迹。
“他当年卖国企胆大包天,面对下岗工人包围也不妥协,这样的人绝不是个怂货,你以后还是少招惹他。”
苗英杰话里话外对唐群峰还有几分欣赏的意思。
在那个以GDP政绩为考核标准的时代,唐群峰的成绩确实令很多干部敬仰。
秦云东对此却嗤之以鼻。
“你还替他吹捧,我看他只是走了狗屎运而已。”
“喂,云东,你这样的态度就不对了,该承认人家的成绩就应该承认,唐群峰的确让沿海市繁荣起来,这不是假的吧?”
“你以为我是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吗?我还不是那种心胸狭窄的人吧。唐群峰的改革措施太激进,卖掉国企给外企,甩掉包袱又能拿到大笔现金,看似稳赚不赔的买卖,其实是给沿海市埋下了定时炸弹。”
秦云东因为叶家的关系经常去沿海市,对沿海市当然非常了解。
唐群峰卖掉的那七家大型国企效益都不错,所以才能卖出一个好价钱。
但外企收购国企更是一笔好生意,不但拿走了专利技术,迅速利用国企的渠道占领国内市场。“那些外企收购国企还起到了封杀国货品牌的作用,只花了一笔钱就消灭了国内竞争对手,那些外企只怕睡觉都能笑醒。唐群峰这是贱卖国有资产,崽卖爷田不心疼,居然还有脸拿出来炫耀?”
秦云东的话让苗英杰哑口无言。
他琢磨半天才不得不承认秦云东说得很有道理。
“云东,就算唐群峰有贱卖国有资产之嫌,但也不用形容是定时炸弹吧?”
“老苗,你没有算过沿海市的经济帐,所以看不到潜在的危机。”
秦云东解释说,自从那七家国企被外资收购后,多个行业从此被外资垄断。沿海市已经形成以外企为核心的上万家企业组成的供应链。
所以,沿海市看起来企业林立,税收喜人,一派繁荣景象。
但是如果出现金融危机,外资必定出逃避险,沿海市围绕外企的上下游供应链就会断裂,大批企业将会倒闭,沿海市经济无异于一次大出血。
如果不能及时止损,沿海市的经济很可能会倒退十年,想要重新恢复将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老苗,如果你仔细分析引以为荣的沿海市经济奇迹就会发现,那只是建立在流沙上的城堡,地基不稳,随时会房倒屋塌。你还能相信唐群峰所作所为是值得学习的吗?”
秦云东苦笑着摇摇头。
GDP只不过是一堆数字组成,如果不理性对待,反而以GDP论英雄,那就可能出现很多类似唐群峰贱卖国有资产,赵祥国举债搞形象工程的怪胎。这对国家是好是坏,应该一目了然。
苗英杰被深深震撼,感觉后背有些发凉。
“云东,你的见解非常深刻,我建议你应该向上级写报告,阻止你所推演的结果发生。”
“我一直都有这个想法,而且也准备几个月了。月底在临江市要召开全国会议,届时上级大领导会亲自出席。我想到时候就有机会陈述我的观点,请大领导们给予指正。”
秦云东摸摸下巴,露出微笑。
他毕竟只是个地市级干部,所站的高度不够,不能保证观点都是对的,也无法预料反映问题后的结果是不是会对自己不利。
但他下定决心,义无反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