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盘的关键
林若水站在会场的角落,神情冷静,眼神如鹰隼一般锐利。她知道,周总的资本联盟虽然强大,但在这场股东投票中,她依然可以利用技术创新和未来战略来争取股东的支持。关键的时刻到了,所有的筹码都已经被她放到台面上。
“若水,投票已经开始了。”张凯的声音低沉,充满紧张感,“根据股东的反应,我们暂时处于劣势,周总那边的资本方明显有优势。”
林若水深吸一口气,语气平静却坚定:“不怕,正如我说的,最终决定的,永远是股东们看到的价值。如果我们展现得足够清晰,足够真实,就能让他们做出正确的选择。”
她的眼神坚决,透过窗外的玻璃,看着那片繁忙的都市,仿佛又能看到未来的光辉。“我们的技术未来,才是恒远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股东大会上,投票已经接近尾声,部分股东已经开始交头接耳,显然有了新的想法。林若水身边的团队也在暗中观察着投票的结果。此时,李律师通过手机发送了一条信息:“我们已经成功说服了几位大股东,提出反收购的计划。剩下的,交给你。”
这条信息让林若水的心里升起了一股信念,她知道,她手里的筹码已经逐渐变得有利。而这背后,正是她与团队不断筹谋、反击的成果。
投票结果最终揭晓,随着大屏幕上的数字一一跳动,股东们的支持率显然已经向恒远管理层倾斜。在周总那边的资本联盟显然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牢固,反而因为林若水在技术和市场发展上的强势表现,许多原本支持收购的股东开始动摇,逐渐转向了恒远管理层。
“最终票数,恒远集团现有管理层获得了52%的支持,而周总及其资本方获得了48%的支持。”主持人宣布了结果,整个会场顿时响起了掌声。
林若水微微一笑,眼中带着一丝深深的自信。她知道,这场战争她已经赢得了第一局,成功稳住了恒远的控制权。
然而,虽然这一局的胜利让她松了一口气,但她知道,周总绝不会这么轻易放弃。接下来,才是更大的挑战。
股东大会结束后的几天,周总虽然表面上做出了一副放弃的姿态,但林若水却从各方渠道得知,周总并没有放弃收购恒远的打算。他依然在暗中加大收购力度,甚至通过法律手段试图迫使管理层让步。
与此同时,恒远的技术研发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林若水和她的团队全力推进人工智能平台的开发,力求在技术上再进一步,迅速提升恒远在市场中的话语权。她深知,只有技术才是恒远真正的优势所在,而资本虽然重要,但若没有强大的技术支撑,所有的资本最终都会在竞争中败下阵来。
“若水,周总那边的压力越来越大。”张凯再次走进办公室,语气有些沉重,“他通过金融手段试图不断增加他的股份,今天的新闻也爆出了他和多个投资机构的联动情况,资本战已经全面升级。”
林若水点点头,眼神中闪烁着一丝冷峻:“他想打压我们,但资本的力量永远有限。如果他能以资本获胜,那我也可以用技术逆袭。”
她顿了顿,眼睛盯住了办公桌上的技术规划书:“我们不能再拖延,必须加速人工智能平台的落地。接下来几个月,市场对恒远的看法将完全取决于我们能否用创新和技术迎接挑战。”
为了应对周总可能的资本围剿,林若水决定加快人工智能平台的研发进程。在她的推动下,恒远的技术团队开始紧急调配资源,进行一系列技术突破和市场试水。林若水亲自带领团队进行技术攻关,带着他们攻克一个又一个难题。
“若水,这项技术的难度相当大,时间紧迫,我们能按计划完成吗?”技术总监赵宇风在实验室里低声问道。
林若水深吸一口气,目光坚定:“我们没有选择,只有加速前进。技术突破不能等,必须用最短的时间交出最有分量的成果,才能让资本市场重新认识恒远的价值。”
赵宇风点了点头,显然感受到了林若水身上的那股强大的气场,大家齐心协力投入到了研发的洪流中。
就在恒远的技术团队加班加点、奋力拼搏时,周总似乎意识到仅仅依靠资本手段无法轻易撼动恒远。他开始转变策略,通过媒体和公众舆论,发动了一场针对林若水的舆论攻势。
“恒远能否突破技术瓶颈?若水能否带领公司走出困境?”几乎所有的主流财经媒体开始关注恒远的未来,许多报道称,尽管恒远的技术研发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然面临着很大的不确定性。而周总则通过各种途径,暗中推波助澜,借此挑起股东对恒远未来的疑虑。
“周总的资本联动,果然不简单。”林若水在办公室里接过张凯递来的报纸,冷静地分析,“他在试图通过舆论破坏我们的信任基础。”
张凯皱了皱眉:“我们能做什么反击?”
林若水沉默片刻,目光闪烁,忽然露出一丝微笑:“既然他要借舆论施压,那我们就用行动让股东看到我们的实力。”
她站起身,走向窗外,目光坚定如铁:“接下来,让我们的技术走在前面,让市场看到恒远的未来,而不再是周总的资本游戏。”
随着时间的推移,恒远的人工智能平台逐渐接近完成。林若水和她的团队终于迎来了属于他们的突破。技术上的成果,让恒远开始走出困境,吸引了越来越多投资者和股东的关注。而周总的资本攻势,也因为恒远在技术上的突飞猛进而逐渐失去效力。
然而,林若水深知,这场战斗远未结束。接下来的资本博弈,将会更加激烈,周总的下一步动作,依旧扑朔迷离。
第45章:决战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