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白和李流火之间更像是一种亲情。锦白告诉李流火,如果他想要当一个好的殿下,那么最重要的就是不能偷懒。
你要坚持上早朝。
李流火从十岁开始,就每天6点钟准时上早朝了。
在接下来的十年里面,他都非常完美地坚持上早朝,所以锦白认为这样的李流火是完全可以成为一个好殿下的。
锦白告诉李流火他要懂得节约,而且还要爱惜民力,所以李流火从小就懂得节约。
快到春节,李流火就把灯会取消了,因为刚刚开始改革的时候,李国根本就没有钱。
但是李流火毕竟是个孩子,是个孩子肯定就喜欢逛灯会,看烟火。
过了春节到了元宵,锦白还是办了灯会。
锦白对李流火说,做一个好皇帝,要懂得仁慈,要爱惜人才。
李流火也认为贤臣才是一个国家的珍宝。
实际上锦白对于李流火太过于期望过高,这一点对于李流火来说反而是一种重压。
李流火大多数时候都挺好的,但是作为一个小孩,肯定也总有犯错的时候。
李流火十六岁的时候就结婚了,结婚了以后他就开始疯狂地花钱。
他觉得李国的钱越来越不够花了,他就给户部说他缺钱用,要50万两。
户部说年初的资金计划没有这个,去哪儿给你搞50万两呢。
李流火说那就算了吧,他就转去问工部,让工部铸点钱给自已花。
工部不干。锦白也不干。
后来锦白的父亲死了,锦白就回老家去探亲。
但是朝廷大事离开了锦白,李流火也弄不清楚,就总是想让他快点回去。
给他下了很多个诏书,锦白也没有回去。
他在家乡修了个亭子,打算以后就不问世事,安心在老家养病了。
当地的官员也拍马屁,给他修了一栋豪宅。
锦白就说你们现在看我非常地风光,人也很好,但是谁知道过了多少年之后还会不会是如此的光景呢?也许很落魄也不一定呢。
锦白推出了改革运动,有一次,李成来问锦白说供给士兵的棉衣都是里面都是柳絮和败絮。
锦白就查了一下,发现宫中掌管物资的是李太后的爹李伟。
所以他就很李太后说了一下这个情况,李太后也很羞愧。
就把自已的爹叫进宫里来,骂了一顿,还让他爹在雪天里罚站。
后来锦白觉得李国已经很强盛了,所以他打算把李国交到李流火的手上,自已就可以功成身退了。
但是李流火并没有做好准备。
锦白认为自已已经做得很好了,他一直都把各项事情都做得特别地好。
为什么李流火不行呢。
李流火在锦白的重压下,对什么都不闻不问,而是在混日子。
在锦白死后,李流火除了贪婪和固执以外,就是啥也不干。
锦白认为李流火的不作为是因为缺乏自已进一步的教育和引导,所以锦白继续将事无巨细的国家重担自已扛起来。
可是锦白越来越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因为他生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