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亲上加亲的想法孙俊芳是真的有。
不仅她有,之前他们在山里,山里几个村子亲上加亲的非常多。
山里条件不好,外边的姑娘不肯嫁进去。
想要孩子成亲,大部分都会选择换亲。
而多数都是自家亲戚之间换,换来换去到最后生的孩子有问题的非常多。
以前他们真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现在她才知道都是近亲结婚的错。
在山里时她还想着让张晨娶自已堂姐家闺女呢。
这几日搬到靠山村以后,看着苏沐宁的变化,她又动了心思想让张晨或者张阳娶苏沐宁.............
算了,算了,这个想法以后是不能有了。
苏沐宁见舅娘神色有所动容,心中也略感宽慰。
她深知改变观念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但只要有人愿意倾听并接受,那便是最好的开始。
她轻拍舅娘的手背,温柔地说:
“舅娘,您放心,咱们都会越来越好的。
现在你们已经走出了大山,有了更多的机会和选择,表哥们肯定能找到真正适合他们的对象。”
“是啊,宁宁说得对。”孙俊芳接过话茬,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以前我还以为自已要像上一代人一样,一辈子在大山里生活的,现在我们出来吃饭。
有了家,有了地,还有了安稳的生活。
至于孩子们的亲事,就看缘分吧,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糊里糊涂了。”
说完这番话,孙俊芳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轻松笑容,仿佛卸下了心中一块沉重的石头。
张桂花也点头赞同,
“大嫂放心吧,晨儿几个长的都好,你就等着媒人踏破门槛吧。”
张桂花可不是瞎说,这张家几个孩子,不管是张晨、张阳还是张晓,长的都不错。
都是大高个,五官生的也挺好,又经常在山里跑着打猎,身上的肌肉隔着衣服都能看到结实有力。
一家人又都是踏实能干的,想找媳妇根本不愁。
刚说完张家几个孩子找媳妇不愁,第二日就有媒婆上门了。
这媒婆姓周,人称周媒婆一进门,就满脸堆笑,声音清脆地说道:
“哎呀,张家婶子,我可是给您家送喜讯来啦!
咱们村东头李家的姑娘,今年刚满十八,长得那是如花似玉,又勤快又贤惠,听说你家二小子能干又帅气,李家那是眼巴巴地盼着能结这门亲呢!”
孙俊芳一听,心里就有几分犹豫。
这说的是在蔬菜铺当掌柜的老二张阳,而不是在家养伤的张晨。
孙俊芳有点不乐意,向来是长幼有序,哪有哥哥没说亲,先给老二说的道理。
孙俊芳虽然心里有些不乐意,但面上还是客气地接待了媒婆,毕竟媒婆是不能得罪的。
她礼貌的笑道,
“哎呀,周媒婆。
真是劳烦您跑这一趟了。
我家老二确实是个不错的孩子,不过我家老大还没成说亲,长幼有序,我们想着先给老大说。”
周媒婆一听这话,眼珠子一转,立刻换上了一副更加热络的表情,
“哎呀,张家婶子,您真是有远见,懂得长幼有序的道理。
不过啊,这姻缘啊,它讲究的是个缘分和时机。
您看,李家姑娘对张阳小伙子那是情有独钟,听说他还是个掌柜能干的很。
这李姑娘在村里头口碑好得很,这可是难得的良缘呢。
至于你家老大嘛,他如今在家养伤,正是需要静养的时候,咱们不妨先让老二这喜事冲冲喜,说不定对老大的伤势恢复也有好处呢。”
孙俊芳听了周媒婆这番话,心里虽然还是偏向先给张晨说亲,但也被周媒婆的言辞打动了几分,毕竟张阳也确实到了该成家的年纪。
她沉吟片刻,决定还是先听听李家姑娘的具体情况再做决定。
“那这样吧,周媒婆您先说说这李家姑娘的具体情况,我们再商量商量。”孙俊芳微笑着说道。
周媒婆一听有戏,连忙从袖中掏出一块手帕擦了擦并不存在的汗水,然后滔滔不绝地介绍起李家姑娘来,从她的家世背景、性格品行到针线活计、持家能力,无一不夸。
孙俊芳听得连连点头,心中对这位李家姑娘也有了几分好感。
周媒婆走后孙俊芳去苏二婶家喊了在那串门的张老太回来。
张老太听到有人给自家二孙子说媒也非常开心,不过她还是皱了皱眉,
“按道理这说媒肯定是先从大的说,这李家跳过老大说老二,看来是冲着阳儿那蔬菜铺的掌柜身份来的。”
张老太停顿了一下,继续道,
“俊芳,我知道你为几个孩子的婚事着急,可是咱们是普通家庭,找媳妇一定要找踏实过日子的。
要不然以后整天闹腾还怎么过日子。
而且阳儿那掌柜才做几天,他能不能干下来还不知道。
万一干个几天他干不了,去做别的活计,而李家这个时候又冲着他的掌柜身份定了亲,那将来怎么办?”
孙俊芳听了婆婆的话,心里也泛起了嘀咕。
她深知婆婆的担忧并非多余,张阳虽然能干,但毕竟年轻,未来变数尚多。
若真是因一时风光而仓促定亲,将来若有变动,只怕会伤了和气,也委屈了人家姑娘。
“娘,您说的在理。
我也正担心这个呢。
咱们不能光顾着眼前,得为孩子们的长远打算。”
孙俊芳边说边给婆婆倒了一杯茶,两人坐在院子里,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斑驳光影,显得格外宁静。
“要不,咱们先不急着答应,先派人去打听打听这李家姑娘的为人,还有她家里的情况,看看是否真如媒婆所说那般好。”张老太提议道,眼神中透露出几分睿智与沉稳。
“对,就这么办。
我这就去找宁宁她二婶。”孙俊芳站起身,准备去找几个可靠的人去打探消息。
几日后,打探的消息陆续传回。
李家姑娘果然如媒婆所说,是个勤快贤惠、心地善良的好姑娘,家里虽不富裕,但家教甚严,邻里间口碑极佳。
李家也是宠闺女的,所以才拖到18岁还没定人家。
更重要的是,李家对张阳并无过分的要求,只愿他能真心待女,两人共同经营小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