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有粮和张阳都露出了松了口气的表情。
“那就好,宁宁,你能这么想就对了。
黄轩那小子配不上你,以后定会有更好的人在等你。”
张有粮语重心长地说,眼中满是慈爱。
张阳也在一旁附和:
“对啊,宁宁,你现在既好看,又健康,又有活力。
那黄轩,哼,他以后肯定会后悔的。”
夜色渐深,山林间的风声似乎也更加急促,苏沐宁深一脚浅一脚的的往前走。
夜晚山里的风非常冷,吹在脸上像刀子一样,虽然天已经黑了,可是大家已经走了许久,张有粮找了个背风的地方把张晨放下来,
“歇一会吧,大家都饿了吃点干粮垫垫。”
几人休息了一会,继续往前走走到张菜花家时已经半夜了。
听到有人喊门,张菜花的男人披着衣服出来开门。
看到张有粮几人他愣了一下,
“有粮哥?快进来!”
李大牛虽然很好奇,张有粮一行人为什么会这个时候过来,可是大半夜了外边又是冰天雪地的,显然不是谈话的地方。
李大牛连忙把几人让进屋内,山里冷家里都垒了土炕,平时待客的堂屋里炕早就冷了。
反正也没外人,李大牛直接把几人让进了他和李菜花的卧室。
李菜花已经听到动静从炕上起来了。
她披着棉袄,揉着眼睛,迷糊中看到是张有粮几人。
尤其是看到张晨被背进来,脸色苍白,腿上还缠着绷带,顿时清醒了过来,连忙走过来焦急地问道:
“堂哥,晨儿这是怎么了?怎么伤得这么重?”
张有粮叹了口气,简单地将张晨被狼咬伤的事情说了一遍。
李菜花听后,脸色顿时变得凝重起来,她连忙从柜子里翻出一床厚实的棉被,然后朝李大牛吩咐道,
“当家的,你快去把那屋的炕烧起来,让堂哥和几个孩子住。
再烧点热汤,堂哥和几个孩子都冻坏了,喝点热汤暖和暖和。”
说完张菜花把从柜子里拿出来的棉被放在炕上,把苏沐宁拉了过来,
“宁宁,你是女娃子不能受冻,跟着今天一早就出门了,到你大舅家肯定都没停。
这算起来在雪窝里走了一天又半夜了,快上炕暖和暖和,这棉被是我新做的可暖和了。
等下你和姨睡,让你姨夫大舅他们都去堂屋睡。”
苏沐宁柔和地看着张菜花,
“菜花姨,谢谢你,我不是外人,不用这么客气。”
那边李大牛已经手脚麻利地生起了火,堂屋内渐渐暖和起来,驱散了外面的寒意。
苏大海几个把张晨背到堂屋的大炕上,李大牛很快端来几碗热腾腾的汤水,递给每个人,笑道:
“快喝点,暖暖身子,这山里的夜晚可冻人。”
张有粮接过汤碗,感激地看了李大牛一眼,说:
“大牛兄弟,这次真是多亏了你,这么晚了还来打扰你们。”
李大牛摆摆手,爽朗地笑道:
“堂哥,说什么打扰不打扰的,你是菜花的堂哥,也是我堂哥,咱们去自家人互相帮助是应该的。
晨儿这伤可不能拖,你们先好好休息,明天一早还要去看大夫............”
时间不早了,一行人并没有聊太久,喝完热汤简单洗漱了一下就上炕睡觉了。
因为忧心张晨的伤,大家睡了不到两个时辰就醒了。
天刚蒙蒙亮,张菜花做了早饭,苏沐宁一行人吃过早饭就赶着苏家的牛车,拉着张晨就出发了。
他们要去的是南清县城,张家和苏家属于一个县的。
只不过张家比较偏僻,是住在山里的人家。
山下也有镇子,只不过那镇子太小,只有一家药铺,张晨这伤耽误不得。
干脆也不在小镇上耽误时间,直接去了南清县。
大家一路疾驰没有休息,到南清县的时候已经下午了。
到了县城,大家没有休息直奔最近的一家药铺。
到了药铺门口苏沐宁才发现他们来的竟然是赵家药铺。
苏沐宁倒也没有提议换家药铺,虽然之前她和赵东华相看过,亲事没成。
但不得不说,赵家药铺,在南清县算是口碑比较不错的,而且铺子里的大夫医术挺好的。
苏大海背着张晨进了赵家药铺,此时铺子里人不多。
坐诊的大夫看到有人被背了进来,连忙站起身指着旁边的隔间,
“这是受伤了?是摔的还是被什么给咬的。”
张有粮连忙道,
“大夫,快帮我儿子看看,是被狼咬的,右腿比较严重都见骨了。
我们村上大夫说右腿保不住了,但是我们不想放弃,所以到城里来看看。”
大夫闻言,神色变得严肃起来,他迅速走到张晨身边,仔细检查着伤口。
赵家药铺的大夫赵老先生,在南清县是出了名的医术高超,尤其擅长处理外伤和疑难杂症。
他一边查看,一边吩咐药童准备清洗伤口的工具和药水。
“嗯,伤口确实严重,深可见骨,基本上没啥好肉了,想缝合都没必要缝。
但还没到无法挽回的地步。”
赵老先生沉吟片刻后说道,
“你们村这大夫很不错,这伤口处理的非常好,清洗的很干净,用的药也很好。
而且你们来得还算及时,再晚些,这腿就真的难保了。”
张有粮张了张嘴,想说伤口是苏沐宁处理的,药也是苏沐宁上的。
但是还没等他说出口,苏沐宁就轻拉了一下他的胳膊,朝他摇摇头。
苏沐宁可不想出名,张晨那伤她可是用灵泉水清洗了好几遍,效果肯定非常好的。
可是...........
为了她自已不被当成怪物烧掉,所以灵泉水的事她是肯定不会说的。
赵老大夫处理好伤口,把张晨的腿重新包扎了起来,他抬眸看向张有粮,
“你们是山里的人家?”
张有粮点点头,
“是的大夫。”
赵老大夫皱了皱眉,
“伤着这腿要好好养着,特别是前期不能折腾更不能受冻。
你们那边山里年轻时我去采过药,山路很难走路途又远,山里又冷,非常不适合伤着养伤。
如果可以的话,这三个月还是让伤着在山外养伤吧。”
“可是............”
“大舅。”苏沐宁看向张有粮,
“就让晨表哥去我家吧,我家虽然不在城里,可是离县城不远,路也好走,我家有牛车,平时晨表哥来换药也方便。”
张有粮闻言,眼中闪过一丝犹豫。
虽然苏家是他妹子家,可是他向来不喜欢麻烦人。
这年头谁家日子都不好过,晨儿这又不是小伤,伤筋动骨一百天,大夫说了最起码要养三个月。
让20多岁的大小伙在桂花家住几个月,张有粮心里总过意不去。
然而,看着张晨苍白的脸色和那条严重受伤的腿,他深知现在不是客气的时候。
住在苏家确实是最好的选择,最终,他叹了口气,点了点头。
“好,听宁宁的。
有你们在,晨儿去你家养伤,我们也放心些。”
苏沐宁微微一笑,
“大舅,我们都是一家人,互相帮助是应该的。
晨表哥在我家,我们会照顾好他的。”
赵老大夫见状,也露出了赞许的神色,
“这就对了,亲戚之间就是要互相帮扶的。
记得,按时换药,注意饮食,别让伤口感染了。
药童去熬药了,等下先把药喝了再回去。”
药熬好还要一会,苏沐宁朝张有粮几人交代了一下,就打算去街上逛逛。
下山时走的匆忙,没给张晨带衣服,他身上那身还是被狼咬时的衣服,早就破的不成样子了。
她打算去布庄买两身他能穿的衣服。
苏沐宁刚从隔间出来,就看到赵东华从药铺外边迎面走来。
苏沐宁条件反射的想转身躲开。
可是她脑子比动作快,她又没做亏心事躲什么?
“苏姑娘?”赵东华看到苏沐宁心中一喜,本来以为苏沐宁是来找他的。
可是又转念一想,应该不是。
因为当日媒婆就告诉他,苏姑娘没相中他。
既然苏姑娘不是来看他的,他们这里又是药铺,看来苏姑娘是来看病或者是陪家人来看病的。
“苏姑娘,可有什么赵某能帮忙的?”
苏沐宁硬着头皮笑着摇摇头,
“赵公子,我表哥被狼咬伤了,刚刚赵老大夫已经处理过了。”
“哦,原来如此,那真是万幸。”赵东华闻言,脸上露出关切的神色,
“你表哥的伤势如何?需要帮忙的地方,请尽管开口。”
苏沐宁轻轻一笑,
“多谢赵公子关心,我表哥的伤势虽然严重,但赵老大夫医术高明,已经处理妥当了。
接下来只需好好静养便是。
我现在正打算去给表哥买些换洗衣物,就不多打扰了。”
赵东华闻言,眼中闪过一丝了然,随即道:
“苏姑娘,你若是要买衣物,我恰好知道一家布庄比较实惠,不如就由我带你去吧。
这样既能节省时间,也能保证衣物合身舒适。”
苏沐宁想都没想直接摇头拒绝,她可不喜欢瞎搞暧昧,而且这还是古代。
这大虞国虽然对男女大防,不是非常严。
但是男女授受不亲的说法还是有的,这赵家公子明显对她有意思,她既然无意就不要给别人希望,省的麻烦,
“赵公子,不用了。
不如你告诉我那家布庄在哪里?我自已去就行。”
赵东华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失落,但随即恢复了温和的笑容,他理解并尊重苏沐宁的决定。
“既然苏姑娘坚持,那我便告诉你那布庄的位置。
它就在城南的市集边,名叫‘云锦坊’,那里的布料和成衣都颇为讲究。
应该能找到适合令表哥的衣物。”
赵东华边说边从袖中取出一块小巧的竹简,用刻刀迅速在上面刻下了地址,递给了苏沐宁,
“这是我方才记下的地址,你照着这个找,就不会错了。”
苏沐宁接过竹简,感激地一笑:
“多谢赵公子。”
“苏姑娘客气了,能帮到你也是我的荣幸。”赵东华说完,似乎还想说些什么,但最终只是轻轻点了点头,便转身离去了。
望着赵东华离去的背影,苏沐宁心中无奈的叹息一声。
她没有去云锦坊,而是去了最近的一家布庄。
她直接买了两个适合张晨穿的男装。
张晨身上现在穿的是最便宜的粗布衣服。
现在张晨身上有伤,苏沐宁没有买粗布的,买的是棉布的衣服,适合伤者穿。
回到医馆,张晨已经喝完药,他们拿上大夫开的药就准备离开。
张晨被张阳背着上了牛车。
赶车的是苏大海,
“宁宁,我们去哪?”
苏沐宁知道苏大海的意思,她看看天色,
“三哥,我们先去码头吧,刚刚到了饭点,我们去码头吃完饭再回去。”
苏大海调转牛车,
“好嘞,那我们去码头。”
苏沐宁看向张有粮,
“大舅和表哥还没去过我家开的铺子,刚好到了饭点咱们先去铺子里吃饭,吃完饭再回村。”
“宁宁,现在是饭点铺子里正忙的时候,我们这个时候过去会不会不好?”张有粮摇摇头有点不赞同。
苏沐宁朝张有粮柔声道,
“大舅,不会的。
我家在码头上开了个吃食铺子,铺子不大但是生意还行。
家里我爹和我大哥他们在忙着种暖棚蔬菜,过完年我还想做别的生意..............
所以,大舅,你有没有想过全家搬下山来住。”
“这............”
张有粮原本听到苏家开铺子,种大棚,还非常开心。
桂花是他妹子,她们家里条件好了,他是真的替她们开心。
可是他没想到他外甥女竟然提议,让他们全家出山。
看着张有粮的表情,苏沐宁继续游说起来,
“大舅,张家沟很好,风景好,人也好...............”
苏沐宁停顿了一下继续道,
“可是,太过偏僻,路又不好走,你有没有想过万一有一天外公外婆生病了需要医治。
你准备怎么弄?”
听了苏沐宁的话,张家父子三人陷入了沉思。
苏沐宁没打扰他们继续自顾自的说道,
“因为山路不好走,你们村有许多老人半辈子都没下过山,有病的时候随便吃点药,基本上都是硬拖着耽误死的。
你应该也不想我外公外婆也是这样的下场吧?”
“还有这次晨表哥的事,如果你们村不是在山沟沟里,晨表哥受伤的第一时间就能被送到医馆医治,根本不用受这么多苦。”
张有粮轻叹口气,
“宁宁,你说的话我都明白,我也考虑过到山下生活。
可是我们没银子,山下没房没地更不会手艺,除了打猎我们什么都不会。
出了山根本没办法养活一家老小。”
苏沐宁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坚定,她轻轻拍了拍张有粮的手背,安慰道:
“大舅,您放心,这些问题我们都可以一起想办法解决。
首先,关于银子,我们苏家可以借给你们一些作为启动资金。
其实我们靠山村也挺好的,村上有闲置的院子,如果有人卖价钱合适的话你们可以先住下来。
关于生计可以慢慢来,我家铺子里暖棚里也都需要帮工,现在我还准备开卤肉馆,办腊肉作坊,豆腐坊,养猪场................
可以做的生意有很多,样样都需要人手。
只要你们肯干,养活一家人绝对没有问题。”
张有粮听着苏沐宁的规划,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他看向苏沐宁,眼中满是感激与信任。
“宁宁,你真是长大了,想得这么周全。
我们张家能有你这样的外甥女,真是上辈子修来的福气。
好,大舅听你的,我回去会和你外公他们商量下山的事。”
苏沐宁笑着点点头,
“好,那我就等大舅的好消息了。
我之前和我娘说过这个想法,我娘非常赞同,她说会去说服外公外婆的,大舅觉得我娘能成功吗?”
“应该能。”
张有粮笑了笑,
“你外公向来疼你娘,除了当年坚持让你娘嫁到山下这件事,其他事基本上对你娘都是百依百顺。”
苏沐宁听了张有粮的话满意的笑了起来,
“那就行,大舅就等着搬家吧。”
一行人说话间,牛车已经到了码头这边。
在苏家小馆门口正在送客的苏大江,看到苏沐宁一行人愣了一下,他连忙一路小跑的跑了过来,
“大舅?小妹?这是怎么回事?你们是来赶集的?”
“大哥,是这样的...........”
苏沐宁把张晨受伤和要去苏家养伤的事说了一遍,苏大江听完连忙朝张有粮他们招呼,
“大舅,两位表弟。咱们先进去吃饭,吃完饭我送你们回村安置。”
张有粮摆摆手,
“大江,随便弄点干粮吃吃就行,铺子里这么忙我们就不进去添乱了。
我就不去靠山村了,晨儿就麻烦你们了,山里气候冷,我和晨儿阳儿都下山了,家里晓儿身上也有外伤。
我不放心,想早点赶回去。”
听到张有粮推辞,苏沐宁直接拉着他往苏家小馆里走,
“大舅,这铺子是咱们自已家的,哪有到了铺子门口不进来吃饭的道理?
我知道你急着回去,可也不差这顿饭的时间。
而且今天时间不早了,你这个时候走,天黑之前到不了菜花姨家,我们也不放心。
不过晚上去我家住一晚,顺便问问村长落户和院子的事,明天一早再回去也不迟。”
张有粮被苏沐宁的热情和关心所打动,终是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了几分笑意。
“好吧,宁宁,那就听你的安排。
只是,这太麻烦你们了。”
“大舅,说哪里的话,咱们都是一家人,哪有什么麻烦不麻烦的。
从我记事开始,您哪一年不都是送好多猎物给我们。
我可记得我爹娘说,如果不是你们送的吃食,我和哥哥们早就被饿死了。”
苏大江和苏大海连忙点头附和,
“是啊大舅,您是我们娘舅,娘亲舅大,以后这种话可不能说了,要不然我们会无地自容的。”
“哈哈哈,好,你们都是好孩子。”50岁的张有粮感动的眼泪都流了下来。
苏沐宁引着众人进了苏家小馆,周春红刘梅她们看到张有粮几个连忙打招呼,招呼他们去旁边空桌子上坐下。
.............. .......
没多大会几个热腾腾的菜,还有一盆子白米饭就端上来了。
张有粮几个也没推辞,快速吃完饭,给张晨搬了个凳子,让他坐着不碍事的地方休息。
然后主动帮忙一起收拾客人吃过的餐桌。
等店里过了午饭高峰期,苏沐宁和苏大海才赶着牛车带张有粮几个回靠山村。
苏满仓看到张有粮,少不得又是一阵询问。
张晨在苏家养伤的事,苏满仓这个做姑父的立马表示没意见。
干脆直接让张晨住苏学武的房间。
反正平时苏学武他们住在私塾,只有休沐的时候才回家。
反正以前走亲戚时他们也在一起住过,对这个安排张晨也没意见。
苏满仓听苏沐宁说了想把张家搬到靠山村的事,苏满仓听了立马表示同意,
“好啊。
如果你外公一家能搬过来就太好了。”
苏满仓沉声道,
“以前每年冬天你娘都会担心你外公他们。
但是大雪封山我们就算想去看看都去不了,更不要说每年初二回娘家了。
看着其他女子回娘家拜年,你娘都会流眼泪。
如果张家能搬到靠山村,以后两家离的近了,你娘肯定开心。”
吃过晚饭,苏满仓提着一坛酒,带张有粮一起去了村长家。
石大山听了苏满仓的话,非常爽快的应声道,
“这是好事啊。
咱们县的县太爷是个清官,他鼓励山里的乡亲们搬出大山到外边生活。
我好像听说,山里的村民出来安家,官府那边有..................那句话是怎么说来着?”
石大山说着轻拍了一下自已的脑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