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山脚顾云洲和苏沐宁非常默契的分开,苏沐宁背着背篓往家走。
路过黄家时,刚好碰到从院子里走出来的黄惠。
黄惠看到苏沐宁轻哼一声,
“哼,以前和我哥在一起时怎么没见你这么勤快?
现在和我哥分开了,不仅会做生意还会打猎了,这每天往林子里跑不会是私会野男人去了吧?”
“啪!”苏沐宁想都没想直接给了黄惠一巴掌,
“这嘴这么臭就是欠打。”
苏沐宁揉了揉被震疼的手掌,
“你!”
黄惠捂着脸,难以置信地看着苏沐宁,眼中闪过一抹怒意和委屈。
“你凭什么打我?就因为我说了几句实话吗?”
“实话?你所谓的实话就是无中生有,恶意中伤吗?”
苏沐宁冷冷地看着黄惠,眼中没有丝毫退缩。
“黄惠,我警告你,别拿你那龌龊的心思来揣测我。
我和你哥已经退亲,我现在和你们黄家没有任何关系。
以后见到我躲远点,再给我瞎逼逼,我见你一次打你一次。”
苏沐宁的话语坚决而有力,周围的空气似乎都因她的怒意而凝固。
黄惠被这一巴掌和突如其来的强硬态度震得愣在原地,眼眶渐渐泛红,却不敢再轻易反驳。
“你..........你等着瞧!”黄惠咬牙切齿地说完,便转身跑回了自家院子,心里对苏沐宁的恨意又多了几分。
苏沐宁看着黄惠逃也似的背影,轻蔑地一笑,摇了摇头,继续往家走。
她心里清楚,黄惠不过是个跳梁小丑,自已无需过多在意。
这种人就是欠打,以后黄惠嘴贱她还是会打,多大大就老实了。
回到家中,苏沐宁刚跨过门槛,便听到院子里传来孩子们嬉戏打闹的声音,以及大人们的谈笑声。
她心情大好,高声喊道:
“娘,我回来了!还带了些好东西!”
张桂花闻声从灶屋里探出头来,看到女儿背着背篓,满脸笑意,便知道今天定有收获。
“哟,宁宁,这么快就回来了?
快让娘看看你都带了啥。”
苏沐宁放下背篓,得意地从里面拿出野兔和野鸡,展示给家人看。
“看,娘,我今天在山上陷阱抓到了这些,晚上咱们可以加餐了!”
家人们围了上来,纷纷惊叹于苏沐宁的好运气。
王翠兰更是赞不绝口:
“小妹,你这运气真是没谁了,这野鸡看着就肥美,晚上炖了肯定好吃。
不过我们最近吃肉是不是有点多,要不这野鸡兔子别吃了,明天拿县城卖钱?”
苏沐宁笑着摇摇头,
“二嫂。
家里孩子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以前没条件,现在有条件了该吃就吃,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没个好身体怎么挣银子。”
“你小妹说得对,咱们现在日子好过了,也不能亏待了孩子们。”
张桂花在一旁点头附和,眼中满是慈爱。
王翠兰点点头,
“好,听小妹的。”
晚餐时分,整个苏家小院弥漫着的香气。
张桂花用那只肥美的野鸡和鲜嫩的小野兔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餐,还特意加了几道苏沐宁喜欢吃的家常菜。
饭桌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欢声笑语不断,气氛温馨而融洽。
吃过饭,苏沐宁如往常一样,回房之后锻炼完之后才睡觉。
第二天一早,苏家一行人就起床了,1000个鸡蛋,三嫂刘梅留在家里做家里的一些杂事。
张桂花、周春红、王翠兰三个每人拿200个茶叶蛋,苏沐宁拿400个。
一行人坐着石国明的牛车去了县城。
到了县城,张桂花带着大儿媳和二儿媳去了菜市那边,那边几条街都非常热闹,人流量比较大。
苏沐宁则用背篓背着400个茶叶蛋去了县学。
她们来的比较早,现在正是县学上学的时候,县学门口来来往往的学子不少。
她找了个显眼的位置,将背篓轻轻放下,开始吆喝起来:
“热乎的茶叶蛋嘞,只要两文钱一个,提神醒脑,营养美味,学子们的首选!”
她的声音清脆悦耳,很快就吸引了不少学子的注意。
学子们纷纷停下脚步,被苏沐宁手中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茶叶蛋所吸引。
他们或三五成群,或独自一人,纷纷围拢过来,好奇地询问着茶叶蛋的口味。
“这茶叶蛋真有你说的那么好吗?”
一个穿着青衫的书生好奇地问道,眼神中满是对美食的渴望。
苏沐宁笑着点点头,拿起一个茶叶蛋,轻轻剥开壳,露出里面黄澄橙的蛋黄,
“您瞧这色泽,闻这香气,就知道味道错不了。
而且,这茶叶蛋里可还蕴含着茶叶的清香,吃上一口,既能提神醒脑,又能补充体力,最适合你们这些日夜苦读的学子了。”
书生闻言,接过苏沐宁递来的茶叶蛋,尝了一口,立刻露出满意的笑容,
“果然不错,给我来五个!”
“我要一个。”
“我要两个。”
“我要六个。”
有了第一个顾客的肯定,周围的学子们也纷纷效仿,纷纷购买起茶叶蛋来。
不一会儿,苏沐宁的背篓就空了大半。
她一边熟练地打包着茶叶蛋,一边与学子们交谈,询问他们的口味偏好,以便日后改进。
人群不远处站着一个人,他拧着眉看着忙碌的苏沐宁。
这人不是别人,正是苏沐宁的前未婚夫——黄轩。
黄轩看着卖茶叶蛋的苏沐宁有点不解,苏沐宁明明前几日还胖的像头肥猪一样。
这才几日就瘦了几圈..........
突然黄轩灵机一动,难道说是因为他不要苏沐宁了,苏沐宁才会茶不思饭不想,所以才瘦了?
不过这苏沐宁还真比前几日好看了,眼睛更亮了,身段瘦了一些,皮肤也更好了莹白发光。
而且这女人现在竟然会做生意了,他之所以和苏沐宁退亲,一是因为苏沐宁太胖像头猪一样,激不起来他一点欲望。
二是因为苏家太穷,没有银子供他科举赶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