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桂花被何海荣的热情和亲切所感染,紧张的心情渐渐放松下来。
她笑着回应道:
“哎呀,真是折煞我们了,哪敢喊您海荣啊,还是叫您知府夫人吧。”
何海荣笑着摇了摇头,坚持道:
“苏伯母,您就别客气了。
我和沐宁情同姐妹,您和我这么见外,岂不是让我难堪嘛。”
苏满仓也在一旁附和道:
“那好吧,那我们就托大喊您一声海荣了。”
双方落座后,何海荣便开始嘘寒问暖,询问苏家的近况,以及苏沐宁在村里的生活。
张桂花一一作答,言谈间充满了对女儿和家庭的自豪。
林静宜则在一旁静静地听着,偶尔插话,言语间透露出对苏沐宁的钦佩。
她说道:
“宁姨真厉害,以后我也要像宁姨一样厉害。”
林静宜虽然十岁了,可是长的白嫩的非常可爱..............
看到林静宜张桂花就想起了自家小孙女苏乐乐,目光也柔和了起来。
海荣想起苏木宁一家刚刚,准备好是准备要出门的样子,忍不住问道,
“沐宁,你们刚刚是要出去吗?”
苏沐宁也没瞒着,直接点头道,
“是啊,我们刚刚本来打算去新买的院子那边去看看的。”
还没等何海荣说话,林静宜都就开心的拍着小手,
“宁姨,我和娘亲也没去过宁姨家新院子,我们可以一起过去看看吗?”苏沐宁点点头,
“当然可以,你们刚好去认认门,等我们房子收拾好,以后再来府城就住那边了。”
一行人坐上马车去苏木宁新买的院子。
马车缓缓行驶在青石板路上,两旁是郁郁葱葱。
苏沐宁与何海荣、林静宜坐在马车前端,三人相谈甚欢。
何海荣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林静宜则瞪大眼睛,好奇地询问着关于乡村生活的点点滴滴。
苏沐宁耐心地解答,偶尔穿插些趣事,引得林静宜笑声连连。
马车终于停在了小院的大门前,这是一座小巧而精致的院落,虽不比知府府的宏伟,却也别有一番风味。
青砖黛瓦,绿树环绕,看起来非常雅致。
“哇,这里好美啊!”
林静宜一下马车就忍不住惊叹道,她拉着何海荣的手,兴奋地四处张望。
苏沐宁走在前边一一介绍着院落的布局,从正厅到厢房,再到后院的小花园。
院子里还有工人在修缮屋顶...............
何海荣边走边点头称赞,眼中满是赞赏。
“沐宁,你们选的地方真好,离书院近,孩子们上学方便?”
苏沐宁微笑着点头,心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
“是啊,我就是是看中了这一点。
要不是听海荣姐说青峰书院好,我还想不到来这边看房子呢。
这周边环境清幽,很适合孩子们读书学习。”
听到苏沐宁提到青峰书院,何海荣的眼神更加温柔了几分,她轻声说:
“青峰书院确实是个好地方,不仅师资力量雄厚,而且学风严谨,我家夫君也时常提起,说那里是培养未来栋梁之才的摇篮。
你们选择住在这里,真是明智之举。”
林静宜在一旁听得津津有味,她眨巴着大眼睛,似乎也在想象着自已将来能在青峰书院学习的情景。
她拉着苏沐宁的手,撒娇地说:
“宁姨,等你们搬来府城了,我要经常过来找你玩。”
苏沐宁笑着摸了摸林静宜的头,温柔地回答:
“好啊,随时欢迎静宜过来玩。”
一行人继续参观着小院,每到一个地方,何海荣都会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比如哪里可以种些花草,哪里可以设个凉亭,让小院更加温馨舒适。
张桂花和苏满仓在一旁听得连连点头,心中对这位知府夫人的好感又增添了几分。
何海荣突然话锋一转,
“沐宁,你的肥皂作坊准备开了,那我们的铺子是不是可以准备起来了?”
苏沐宁点点头,
“海荣姐,挣银子要趁早,我们既然有想法就要趁早执行。
我这次给你带了一些样品,你先试用一下,也可以送给朋友。
铺子虽然还没开起来,不过我们可以提前宣传。
海荣姐,你等我一下...............”
苏沐宁说着就走了出去,她去外边马车上,把放在马车上装香皂的小竹筐给拿了下来。
这竹筐一直放在马车上没拿下来。
刚刚从悦来客栈过来时,苏沐宁上的是林家的马车,苏家的马车张桂花和苏满仓老两口坐着。
来到屋中,苏沐宁从竹筐中取出几块精心包装的肥皂,递给了何海荣。
那些肥皂色彩斑斓,形状各异,散发着淡淡的自然香气,让人一看便心生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