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政变不是过家家,曹髦不可能分出人手来看着他们。
当然更不可能不管他们,不然里面真有谁跑去通风报信,那政变就失去了突然袭击的意义了。
权衡之下,曹髦终于下定了决心,杀人!
曹髦幽幽的说道:“麻烦兄长了。”
或许里面可能有无辜的人,但现在也顾忌不了这些了。
从根子上讲,曹髦和赵祯都还是古代人,取人性命这种事对他们来说,并没有那么的难以下决定。
赵祯更是早有预料,他其实已经下定决心,要是曹髦狠不下心,自己就要帮他做决定。
毕竟当皇帝,就不能心慈手软。
微微颔首,赵祯给陆业明使了个眼色,他心领神会,带着人走到一旁僻静处就把事情给处理了。
杀人对他们来说,即便称不上家常便饭,但也算是驾轻就熟了。
这不过是个小插曲而已,赵祯笑了一声,伸手拉过曹髦来:“过来看看我给你准备的盔甲!这幅盔甲可谓是用心至极,完全按照你所说的魏武帝的盔甲形制来的,你快穿上试试。”
带着曹髦走到一旁,有人将盔甲呈了上来,就着昏黄的火光,曹髦略显激动的抚摸着盔甲。
北宋工匠的手艺,那自是没得说,完全复现了仅存在于曹髦印象中的盔甲。
追思先祖荣光,曹髦情难自已。
赵祯见状,不用多问也知道曹髦很是满意,因此也没再多说,示意手下给曹髦换上。
就在曹髦披甲的时候,不远处来自北宋的三百人的军队也已经整编的差不多了。
其实也没费多少事,本就是训练有素的军队了。
在领头将领的指挥下,三百人缓缓移阵,把位置给腾了出来。
没多久,又是一阵火光闪过,李世民带着自己的政变天团来了。
“这便到了几百年前?”房玄龄忍不住惊叹道。
尉迟敬德、程知节等武将更是耐不住性子,四下走动着打量周围的情况。
李世民吩咐一声让他们安抚一下士卒,自己带着几位心腹大臣来到赵祯和曹髦身边。
“今日这模样,倒是显得少年英气,朝气蓬勃啊。”李世民出言夸赞。
曹髦不好意思的笑了下:“太宗陛下谬赞了。”
之后几人互相见了礼。
等了一会儿,李世民吩咐一声,来自大唐的八百精锐也让开了位子。
没多久,李放便同朱棣他们一起到了。
此时的后苑内,已经是灯火通明。
因为是夜晚发动,所以全军基本上都带上了火把,而且还有李放赞助的手电筒,更是照的此处亮如白昼,已经开始在皇宫中引起骚动了。
只是因为是深更半夜,暂时还没引起什么更大的动乱。
朱棣落地不久,四下环顾一周,立刻就把目光锁定在了李世民身上。
“唐太宗李世民?”朱棣微微一笑,语气虽说是疑问,但却是相当的肯定。
李世民回看过去,自然也认出了朱棣:“永乐皇帝朱棣?”
二人对视半晌,同时哈哈大笑。
李世民笑着说道:“久仰大名,今日一见果然不凡!”
朱棣同样回以微笑:“足下之名才是如雷贯耳!”
英雄惜英雄,二人只是对视片刻,心里便知道对方绝非常人。
二人正在互相吹捧之时,李放毫不客气的打断了他们:“别白话了!办正事!”
也只有李放能在这个时候站出来了,其他人囿于身份问题,完全不敢打断二人。
更何况他们俩的气场还那么足。
在李放的催促下,穿戴齐整的曹髦还有其他来支援的人围成一团。
李放摊开地图,用手电筒照着说道:“我之前有些疏漏了,咱们这两千多号人的动静,此时怕是已经惊动旁人了,不能再慢慢行动了,必须加快进度!”
李世民看了眼朱棣,却发现朱棣也在看他。
笑了一下,李世民伸手示意:“永乐帝先请?”
朱棣也不客气,上来就直接对李放开始了冷嘲热讽。
“你这小子懂什么打仗?你以为是你的疏漏?若是料不到这些,如何敢言兵法?”
李放闻言一愣,目光在李世民和朱棣脸上扫来扫去:“你们早就预料到了这一幕?”
“你以为呢?”朱棣不屑的笑道,“两千人的大军,怎么可能毫无动静?”
李放本欲着急,但看几人的反应,他忽然平静了下来:“这么说来,你们是早有准备了?”
看朱棣说话太冲,李世民主动接过话头。
“其实也不必过于担心,即便有人看到了什么,可等消息层层递上去的时候,也已经来不及了,因此并不妨事。”
古代毕竟不是现代。
现代人搞政变,想封锁消息实在是太难了。
比如某个半岛的撮尔小国,领导人想搞军事戒严,结果却弄得人尽皆知,最大的对头甚至开着直播来反对他。
属实是给全世界人民现了个大眼。
而在古代,消息是要一层层上报的。
尤其是现在还是半夜,等从宫中传到司马昭耳中,怕不是天都亮了。
所以,他们的时间还算充足。
“而且......”
李世民回身看向纷乱的军队,再精锐的部队,遇到这改天换地、乾坤挪移的手段都不免心中惊讶。
此时的大唐军队里,尉迟敬德、程知节还在尽力安抚士卒。
士气虽然不致低落,但人心惶惶也还是影响战斗力的。
大明那边也是一样,朱高炽、朱高煦兄弟俩也在安抚士卒。
是的,朱棣带来的帮手是两个儿子。
和李世民不同,对于让儿子们参与进宫廷政变这种事里,朱棣并无什么忌讳。
相反,他甚至还有些乐见其成,很想看看两个儿子的反应。
军心士气需要一定时间的恢复,李世民、朱棣、赵祯三方也需要互相沟通,所以不能太过着急。
在两位军事大家的安抚下,李放才安下心来,几人围在一处开始讨论之后该如何行动。
首先要决定的就是赵祯那三百人的去向,作为人数最少的势力,李世民和朱棣都没打算给他安排什么重要任务。
“赵官家还是按照原定计划,先随大军一起占住皇宫,之后出皇城去捉拿司马氏党羽。”李世民沉声说道。
李放适时的将地图上那些位置标记出来:“这里是贾充的家、钟会他家、傅嘏他家......”
这几天通过无人机的侦查,李放已经将他们的情况摸得一清二楚。
“但在此之前还有一件事要去做。”朱棣忽然插话。
迎着众人的目光,朱棣眼神凌厉的看向曹髦:“洛阳武库!”
在古代,武器装备都是由中央直管的,不是士兵每天拿着自己的武器在那训练。
大部分士卒,只有在马上要打仗的时候,才会从武库中领到属于自己的装备。
李世民那里,因为大唐实行的是府兵制,士卒要自带武器装备,因此李世民下意识的忽略了这一点。
但朱棣并未忽视。
朱棣一拍地图,斩钉截铁的说道:“洛阳武库中存放的大量兵器甲胄,如果有人想要反抗,首要任务便是武装士卒,所以此地乃是重中之重!”
此言一出,众人恍然大悟。
确实,朱棣看问题一针见血。
所有人都看向了曹髦,洛阳武库在哪只能问他,李放事先也没留意过。
曹髦一时有些紧张,嘴唇紧绷,低下头去研究地图:“我记得......”
目光在地图上逡巡片刻,曹髦指向一个地方:“武库应该是在此处,不过我不敢确定,我的处境各位也知道,不太可能接触这种地方。”
赵祯目光凝重:“这里吗?”
沉思片刻后,赵祯抬头轻松的说道:“此处就交由我大宋负责吧,总有人知道洛阳武库何在的。我军可先去捉了贾充等人,问出武库所在后,再挟持着他们去攻占此处,有火器在,此事易如反掌。”
眼下并非战时,贾充那些人府上也不太可能有更强的反抗力量,因此赵祯还是很乐观的。
朱棣并未提出反对意见,这也是他的打算。
之后就是正式的安排了。
李世民沉声布置道:“我军需兵分三路,一队率军占住尚书省,发布诏书,稳住宫内禁军;一队直扑各处宫门,守住宫门要道;最后一队,则由曹......”
说到曹髦时,李世民顿住了。
这个时候,他不好称呼曹髦了。
怎么说也是来帮助曹髦上位的,直呼其名肯定不好,最好是称呼“陛下”。
可让李世民称呼曹髦为陛下,他又张不开嘴,因此只能含糊过去。
“由你带领,前往后宫将太后控制在手里,然后来尚书省汇合,发明旨斥责司马昭为反贼,下令抓捕。”
说完这一切后,李世民看向众人:“各位以为如何?”
朱棣摇摇头:“咱没什么意见,只是有一点,该如何分配咱们各自的任务?”
朱棣紧盯着李世民,想看看他要如何回答,是不是又要耍手段。
李世民轻笑一声补充道:“此事易耳。太后本无防备,护卫亦不多,因此二百人足矣。尚书省此时无人值守,因此也只用二百人就够了。攻占宫内各处,慑服禁军的任务就由你我两家各出六百人一起行动如何?”
这个分配还算公允,朱棣没有意见了。
之后,一行人又商量了一番细节之后,开始分派任务。
房玄龄、马周等文官与朱高炽一道前往尚书省,按照魏国公文格式写下诏书,准备瓦解人心。
曹髦带着李放、李世民、赵祯、朱棣他们径直去找太后郭氏。
而赵祯的赤子营先跟着朱高煦、尉迟敬德、程知节等人攻占皇宫,随后出宫直奔武库方向。
诸事已定,众人对视一眼后,不再犹豫。
李放让徐妙锦上前,把她一直拎着的一个行李箱打开,给众人分发道具。
“这些是对讲机,我专门调好了频道,几位就在这里遥控指挥吧。你们一家一个频道,别串频了。”
这玩意他们也都用过了,不过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多对讲机,也是开了眼了。
给几个领军的人分配了对讲机,大军开始分头行动。
曹髦强自站直了身子,抿了抿嘴唇,按住腰间的宝剑:“诸位随我来吧,去见我的......母亲!”
“轰隆隆~~~”
大军行动起来。
其他各处暂且不提,单说曹髦他们这一路。
难掩其中的紧张之情,曹髦脚步略显匆忙,自后苑一路急趋至后宫。
路上当然遇到巡夜的了,可有曹髦这个皇帝开路,没人敢在前面拦路。
不是谁都是司马家的眼线的。
一个月才多少月钱,他们怎么可能为司马家卖命?
见此情形,一个个吓得魂不守舍,纷纷四散而逃,可已经来不及了,宫中各处已经开始传来零星的火并之声了。
今夜注定是个流血之夜。
永宁宫前,曹髦看着这个熟悉的建筑,眼神逐渐坚定起来。
“开门!”
曹髦沉声说道,自有人上前去撞门。
此时的永宁宫里,早就已经灯火通明了,宫里发生这么大的事,郭氏怎么可能还能安睡?
一开始,她以为是司马昭等不及要篡位了,直到听到了曹髦的声音。
“陛下?外面是陛下吗!”有黄门小心的靠近宫门开口问道。
曹髦示意撞门的人先停下,然后说道:“宫中有人作乱,朕担心母亲的安危,因此特地前来保护母亲!速速开门!”
他这话也就是骗骗三岁小孩了。
“这奴婢可做不了主。”里面传来声音,“不过太后这里还算安全,陛下不如且去别处看看?”
曹髦眼睛一瞪:“尔莫非是贼人内应吗?母亲的安危才是第一要务,你让朕去别处作甚!”
“这,这个......”
里面的人期期艾艾的说不出话来。
曹髦乘胜追击:“再不开门,等朕进宫之后,尔等皆是乱贼同党!必斩不赦!”
这句话之后,里面没声响了。
曹髦冷笑一声,使了个眼色,赵祯会意,示意自己的保镖陆业明率人上前。
很快,东西安装好了。
率人后退一段距离,陆业明准备引爆。
此时,宫墙内正好传来郭氏悲戚的声音:“陛下!你这是要把大魏社稷带入万劫不复之地啊!”
她话音未落,只听“轰”的一声,宫门应声而倒。
灯火的映照下,硝烟四起,战斗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