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大帝己改为服用以荷叶、决明子、罗汉果、枸杞为主材的药茶,可效果并不能一蹴而就。还是需要“处子元阴”这种更强力的“药”来治病。
但仅是治标,要治本的话——只怕还是“心病要靠心来医”——拿八国开刀,泄除仇恨,才行——不过以大帝重生后的表现来看,也不仅仅限于“开刀”,完全是要“开枪”、“开炮”。
这应该是一场谁玩死谁的较量型游戏——大清不玩死列强——列强便要玩死大清。
这种“游戏”,大帝不是第一次玩,早在兄弟间争位的时候,便赢过一次——而且赢得很出彩。
大帝怎么赢的——关键只在一句话——先下手为强。
若非要再加一句的话,那也是“先”字打头——先入为主。
后下手会怎么样——当然是遭殃了。
由于不用继续没日没夜、黑白不分地编写新学书籍了,大帝便从御书房,移回了寝宫居住。
一看到龙床,结合之前的冒出头的“龟儿子”弘历,大帝便想起一事。
于是找到龙床枕下的机关,拨弄一番,揭开一个暗格,取出一方玉匣来。
将玉匣首接在床上打开,里边却是存着一道黄锦圣旨——传位用的。大帝也不摊开看,首接发力绞成了碎片,因为它的内容是——传位给弘历。
原本圣旨的下边,却还另有样东西——一本金色封皮的线装书。封皮上一字全无——只因这本书不知名。
大帝想起往事,怀念旧物,不由地拿起书来,在手里象征性地翻了翻。
大帝得到此书时,原就放在这龙床里的玉匣中——至于此书的详细来历,大帝当时并不十分清楚——后来才逐渐查明。
这本书原先的主人是大帝的父皇——康熙。
大帝的修炼法门,便悟自此书——而它的原作者八九不离十,便是道家至尊“老子”——俗名“李耳”。
金色封皮的背面角落处,留有一个小小的“李”字,似乎是为了印证这一点。
大帝原以为也该是这样,后来才知道,并非此意。
为什么要提“原作者”呢?因为此书是先过一手的译本。原先收载于一些残破的简片上,由于连接简片的细绳,早就不存。所有的简片都是散乱的——包括上边的字句——甚至是不全的。
这本书的格式就很“奇怪”了,都是先一句以古代文字书就的“原文”,然后再一句以当代汉字书就的“译句”。
老子毕竟是春秋时期的古人,所以他写这本经书时,用的是,传至西周金文的古文字——但又不严格依照规范。
其实上,犹如各地都有不同的方言一样,这类文字缺乏明确的、统一的规范。到了秦始皇手里,才彻底改观——他统一了文字——靠的也是强硬的手段。
大帝以后来人的观点,重新审视这本书——就发现,它里边的句子顺序是错的——虽然明显己经经过整理编排。原因嘛——自然是因为简片就是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