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各位看官把脑子放营养液里泡着,不要带脑子观看)
1374年12月1日
洪武七年冬十月己未日。
不过刚刚寅时
天光乍亮
应天府远处的山上似有朝霞渗出,染红了这将亮不亮的天际。
东宫
春和殿
殿内,稳婆们忙得不可开交,汗水湿透了她们的衣衫。常氏面色苍白如纸,却仍在咬牙坚持,双手死死攥着床单。朱标在殿外来回踱步,眼神满是焦虑与担忧,时不时凑近殿门,试图听听里面的动静。
“殿下,您先歇会儿吧。”一旁的侍从小心翼翼地劝道。朱标瞪了他一眼,“我如何能歇?太子妃还在受苦!”
就在这时,突然间,一声尖细而悠长的“皇上驾到”在殿外响起。这声音如同利箭一般,穿透了宫殿的重重帷幕,首首地传进了众人的耳朵里。
听到这声呼喊,殿外的一众宫女和太监们像是被施了法一般,纷纷不约而同地自动跪下行礼。他们的动作整齐划一,没有丝毫的拖沓,仿佛经过了长时间的训练。
朱标心中虽然挂念着常氏,但在这种场合下,他也不敢有丝毫怠慢。他迅速整理好自己的衣冠,然后快步走到殿门口,恭恭敬敬地跪地行礼,口中高呼:“父皇万福!”
“ 你媳妇怎么样了?孩子生了下来没有啊 。”
朱标赶忙回答道:“父皇,您别着急,太医说常氏和孩子都很好,只是生产过程可能会有些漫长。”
朱元璋眉头微微一皱,有些不满地说道:“你这当爹的,怎么比咱这个当爷爷的还不着急呢?”
朱标苦笑一声,解释道:“父皇,儿臣并非不着急,只是这生孩子的事情急不得,还得听天由命。”
“ 对了,父皇,那你怎么比我这个当爹还着急啊 。”
朱元璋摆了摆手,说道:“那肯定得着急啊,这里面可是咱的亲儿媳妇和咱的亲大孙子呢!当年你出生的时候,咱因为正在率军攻打金陵,也就是现在的应天府,当时战事紧张,没能陪在你娘身边,现在有机会了,咱一定要亲自守在这里,等咱的大孙孙平安降生!”
“ 对了,母后呢?”朱标疑惑道。
“ 你母后去看着灶上给你媳妇煨的补气的汤了,一会就过来。”
就在这时,殿内传来稳婆惊喜的喊声:“殿下,生了,是个小公子 !”朱标先是一怔,随即大喜过望,抬脚就要往殿里冲。却被侍从拦住,“殿下,里面现在乱,您先稍等。”此时天空刚泛起鱼肚白。
辰时正
“ 快来人啊,太子妃肚子里还有一个孩子,有些胎位不正!”
这一声呼喊,让朱标刚放下的心又提了起来,朱元璋也眉头紧锁。殿外众人都紧张得大气都不敢出,朱标在殿外来回踱步,额头上满是汗珠。稳婆们在殿内忙得更加焦头烂额,不断尝试调整胎位。
一盆盆血水从产房一次次端出来,朱标的心也一点点的沉了下去。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殿内的气氛愈发紧张。朱标心急如焚,几次想强行冲进殿内,都被朱元璋喝住。“冷静!你这样进去只会添乱!”
终于,又过了许久,殿内传来稳婆虚弱却又欣喜的声音:“殿下,又生了,是个小公子!母子平安!”
朱标再也顾不得阻拦,冲进殿内,看着面色苍白却带着微笑的常氏,还有略显潦草却可爱至极的小婴儿,眼眶不禁了。
常氏虽面上带笑,心里却不解,明明上一世的这个时候,朱标忙于政事,并没有来陪产,而且上一世她明明这一胎只得她的英儿一个,如今却有两个,令她百思不得其解,难道说上一世也是有两个?不过想到既来之则安之,都是从她身上掉下来的肉,她都一样疼爱。
朱元璋也快步走进殿内,看着两个孙子,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对着常氏鼓励道 :“好,好啊!我大明后继有人!常氏你功不可没,等会喊你娘给你煨鸡汤。”
“儿臣愧不敢当,为大明开枝散叶乃儿臣本分。”常氏一脸虚弱回应道。
殿内殿外,一片欢腾,应天府的天空,也在此时彻底明亮起来。
过了一会儿,稳婆抱着两个粉雕玉琢的婴儿出来,“恭喜殿下,两位小公子都康健。”朱标看着两个儿子,眼中满是慈爱,又急忙问:“太子妃如何?”稳婆笑道:“太子妃辛苦,不过己无大碍。”朱标这才长舒一口气,悬着的心落了地。
这时陪在朱元璋身边的贴身内监梅栾子,躬身行礼道:“ 陛下,太子,不知道两位小皇子取什么名字好呢 ?”
“ 你这老货,倒是提醒咱了! ”只见朱元璋挥了挥衣袖叉腰笑骂道:“ 老大呢就叫雄英,咱想了好久,就叫这个,这是咱老朱家的皇嫡长孙,不按咱给你安排的辈分取名。哈哈哈哈哈。”
“ 父皇,那老二呢?老二叫什么?”
“ 容咱想想啊。”
只见朱元璋眼珠滴溜溜转了转,像是突然想起来什么似得“你个坑爹的孩子,你媳妇肚子里揣着两个孩子,你为啥不早说,害得你爹我还得临时抱佛脚想名字!”随即见朱元璋抬脚就朝朱标踹了过去。
朱标忙着躲避朱元璋的飞来大脚,“ 这我哪里知道,要怪就怪太医院的太医,没把出来孩子数量,特别是那戴原礼,我说怎么常姐姐自从怀孕后饭量激增,原来是怀了双胎。 ”
朱元璋停下脚,嘴里骂骂咧咧的嘟囔着:“这戴原礼,是得好好教训教训,太不中用了,等会儿就罚他去太医院库房打扫三个月。”
他背着手在屋里来回踱步,嘴里念念有词。突然眼前一亮:“ 有了,老二就叫雄翊,老二也不按辈分来,毕竟和雄英也是一胎出来的孩子,‘ 翊 ’字有辅佐、帮助之意,如‘ 翊赞 ’表达了辅助、协助的意思,希望他们兄弟俩能互相辅佐,共同维护咱这大明万世永昌。”
朱标拱手道:“ 父皇取名极妙,儿臣佩服,此名定能老二一生顺遂。”
朱元璋得意一笑,又道:“ 等会儿就传旨下去,把这事儿定了。”梅栾子也在一旁附和:“陛下圣明,这名字大气又吉祥。”朱元璋得意地哈哈大笑起来,“咱老朱取的名儿,那自然是差不了。”
梅栾子忙应道:“ 陛下圣明,奴才这就去办。”
朱标笑着说:“ 父皇,如今两个皇孙都有了好名字,实乃我朱家之幸。日后他们定能茁壮成长,为我大明添砖加瓦。”
朱元璋双手背后,仰天大笑:“ 那是自然,咱老朱家后继有人,这大明的江山必定稳如泰山! ”
话音落听见远处传来马皇后的声音。“ 重八!重八!让咱来看看咱的好大孙。”只见马皇后带着马玉儿,款款而来。
春和殿内
“ 好孩子,你受苦了,来尝尝母后炖的补气血的汤 。”马皇后接过马玉儿递来汤,吹了吹伸到了常氏嘴边。
常氏受宠若惊道:“母后,我自己来!”
“ 哎,你是我们老朱家的大功臣,不过是喂你喝个汤而己,况且你现在也还没什么力气,听话,先喝汤。”马皇后非常强势的喂起了汤。
“ 遵命,母后。”
于是乎当日,老朱家新鲜出炉了两个宣宣软软的小皇孙。
朱元璋当即宣布大赦天下,普天同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