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98,从小镇公务员开始

第51章 产业布局,初露峥嵘

加入书架
书名:
重生1998,从小镇公务员开始
作者:
寂灭流
本章字数:
5880
更新时间:
2025-05-14

石头村义务修路队的热火朝天景象,如同春风一般,迅速吹遍了新公路沿线的其他几个村庄。当陈默带着工作组,以及那印着鲜红公章的“投工投劳凭证”再次出现时,遇到的阻力,明显小了很多。

虽然每个村子都有各自的具体情况和担忧(比如担心影响自家农田、担心工分分配不公等等),但在陈默耐心的解释、细致的工作、以及“看得见、摸得着”的凭证承诺面前,再加上石头村的示范效应,大部分村民最终都选择了支持和参与。

一时间,整个凤山镇的西部山区,都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修路热潮”!尘封了多年的山谷,第一次响起了如此密集而嘹亮的劳动号子!

当然,陈默并没有将全部精力都放在修路上。他深知,“要想富,先修路”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路修通了之后,靠什么来致富?

他将目光,投向了规划蓝图中的第二大战略——特色强农!

在走访各个村庄、动员修路的同时,他也利用这个机会,对沿线地区的自然资源、土壤气候、以及村民的种植习惯,进行了更加深入细致的实地调研。

他发现,这一带的山区,虽然土地相对贫瘠,但生态环境极好,几乎没有任何污染。而且,海拔、坡度、光照等条件差异较大,非常适合发展多样化的特色经济作物。

比如,海拔稍低、坡度较缓的山坡,土壤相对肥沃,适合种植板栗、核桃等经济林果。这些作物,管理相对粗放,一次投入,多年受益,非常适合劳动力不足的家庭。

而海拔较高、气候冷凉的山区,则非常适合种植一些道地的中药材,比如黄精、天麻、贝母等。这些药材,市场价值高,但对生长环境要求苛刻,恰好是凤山镇的独特优势!

还有一些靠近水源、林下空地较多的地方,则可以尝试发展林下经济,比如养殖土鸡、土蜂等,既能利用空间,又能增加收入。

有了这些初步的判断,陈默开始着手进行具体的产业布局规划。他并没有搞“一刀切”,而是根据每个村子的具体条件,“量身定制”了不同的发展方向。

他找到石头村的老石叔,对他说:“老石叔,你们村石头多,土层薄,种粮食不行。但是,我看你们后山那片石灰岩山坡,光照充足,排水良好,非常适合种一种叫‘金银花’的药材!这金银花,耐旱耐贫瘠,管理简单,而且采摘下来的花,药材公司抢着要!价格比玉米红薯高多了!”

他又找到另一个叫“核桃湾”的村子,对村支书说:“你们村的名字就叫核桃湾,说明这里自古就产核桃!我看你们村里那些老核桃树,虽然品种差点,但结的果子又大又香!我们可以引进一些新的优良品种,进行嫁接改良!再搞点深加工,比如做成核桃油、琥珀核桃仁,那价值就更高了!”

他还去了那个靠近经济林基地的村子,鼓励村民们扩大板栗的种植面积,并开始尝试引进油茶种植。

……

对于每一个村子,陈默都拿出了具体可行的发展建议,并且,都用他那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为村民们算了一笔“经济账”——种这个比种那个强在哪里?投入多少?大概什么时候能见效?预期收益能有多少?

当然,光有规划和建议还不够。村民们最担心的,还是技术和销路问题。

“陈副主任,您说的这些都好,可我们祖祖辈辈种庄稼,哪会种药材?种出来卖给谁啊?”

“新品种核桃是好,可苗子从哪来?嫁接技术谁教我们?”

面对这些实际困难,陈默也早有准备。

技术问题,他一方面积极与县农业局、林业局的技术推广站联系,争取他们的技术支持和指导;另一方面,他也开始落实林雪提出的那个“职业技能培训”的设想!

他找到林雪,和她详细商量了培训中心的筹备事宜。他利用自己现在的影响力,向镇里申请到了一间闲置的旧校舍作为临时场地,又通过李明远的关系,从县农业学校请来了几位经验丰富的退休教师和技术员,担任兼职讲师。

很快,凤山镇第一个“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班”就悄然开班了!第一期的培训内容,就是板栗、核桃的嫁接改良技术,以及金银花、黄精等几种常见药材的种植管理要点。

消息传开,报名者异常踊跃!那些渴望改变命运的村民们,第一次有了系统学习农业技术的机会!林雪亲自负责培训班的日常管理,看着那些淳朴的脸庞上流露出的求知若渴的眼神,她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充实和价值感。她知道,自己正在和陈默一起,为这片土地播撒着希望的种子。

销路问题,陈默则将希望寄托在了之前己经达成初步意向的那几家企业身上。他再次前往县城和市里,与农产品批发市场商户协会的负责人、中药材加工厂的老板进行了更深入的洽谈。

这一次,他不再是空手而去。他带去了凤山镇详细的资源评估报告、特色产业发展规划、以及正在热火朝天修建中的新公路的照片!

“各位老板请看!”陈默指着照片上那蜿蜒向前的路基和干劲十足的村民们,自信地说道,“我们凤山镇,通路在即!我们规划的特色产业基地,也即将初具规模!我们拥有最优质的生态环境,最道地的药材资源,最香甜的干果!现在投资凤山,就是投资未来!我们愿意拿出最大的诚意,与各位建立长期、稳定、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

他甚至还提出了一些更具体的合作模式,比如“公司+合作社+农户”、“订单农业”、“保底价收购”等等,最大限度地打消了企业方的顾虑。

最终,在他的不懈努力和真诚打动下,那家市里的中药材加工厂,率先与镇里签订了一份为期三年的“道地药材定向收购协议”!承诺以高于市场平均价的价格,收购凤山镇出产的符合标准的金银花、黄精等药材!并且,愿意预付一部分定金,支持药材基地的建设!

紧接着,县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商户协会,也与镇里达成了合作意向,计划在新公路通车后,在凤山镇设立一个农副产品收购点,辐射带动周边村庄的板栗、核桃等干果销售!

这两个合作协议的签订,如同两针强心剂,彻底点燃了凤山镇发展特色农业的火焰!

技术有保障了!销路也基本解决了!村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干?!

一时间,整个凤山镇的西部山区,都掀起了一股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种植的热潮!荒芜的山坡被开垦出来,种上了充满希望的经济林果和药材幼苗;农民们白天修路,晚上参加技术培训,干劲十足;连带着,镇上的农资店、小饭馆的生意都好了不少!

整个凤山镇,仿佛在一夜之间,就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

陈默,这位年轻的经发办副主任,用他的智慧、魄力和实干精神,在短短的时间内,就为这个贫困落后的小镇,擘画出了一条清晰可见、充满希望的破局之路!

他的名字,和他所倡导的“以路兴业、特色强农”的发展思路,开始在凤山镇干部群众心中,深深扎下了根。

当然,陈默知道,这仅仅是开始。产业布局的初步完成,只是为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如何将这些产业做大做强?如何吸引更多的外部投资?如何解决发展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新问题、新矛盾?……前方的道路,依然充满了挑战。

特别是,他始终没有忘记,那个潜伏在暗处的威胁——王志强虽然倒了,但那个潜逃的吴德海,至今下落不明。他曾在王志强的犯罪网络中扮演“钱袋子”的角色,负责处理见不得光的账目。如今他带着未知的秘密逃离,谁也不知道他会在何时、以何种方式卷土重来。陈默隐约觉得,吴德海的失踪,可能与王志强密室中那些被烧毁的文件,甚至那个神秘失踪的女人有关。

曙光初现,但危机并未完全解除。

陈默站在那条正在延伸的、承载着无数人希望的新公路的路基上,眺望着远方连绵起伏的青山,眼神深邃而坚定。

他知道,自己选择的这条路,注定不会平坦。但他,无所畏惧!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