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天,陈默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档案室的整理工作中。他就像一台不知疲倦的精密机器,将前世管理庞大商业帝国的经验,巧妙地运用到了这间小小的档案室里。
他首先做的是“清障”。将那些明显破损、字迹完全模糊、或者内容重复、早己失去时效性的文件,大胆地清理出来。当然,这个过程他非常谨慎,每一份拟销毁的文件都仔细甄别,并暂时归拢到一边,准备等李明远有空时报请他审核批准。仅仅是这一项工作,就腾出了将近五分之一的空间,让原本拥挤不堪的档案室显得宽敞了不少。
然后是“分区”。他按照年代和部门两条主线,对现存的档案进行了重新划分。将不同年份的文件严格分开,同一部门的文件尽量集中存放。对于一些跨部门、跨年份的重要项目文件,则单独设立区域存放。他甚至找来了一些废弃的硬纸板,裁剪成统一规格的隔板,用来在档案柜内部进行更细致的区域划分。
最耗费精力的,是“编号”和“登记”。他找来一些空白的标签纸,耐心地为每一份(或每一捆)文件重新编写清晰的编号。编号规则他反复斟酌,力求既简洁又能体现文件的基本信息,例如“FSZ-1997-JJF-001”就代表“凤山镇-1997年-经发办-第001号文件”。同时,他找来几本厚厚的空白笔记本,开始建立手工登记台账。将每一份文件的编号、标题、主要内容、页数、归档日期、存放位置等关键信息,一笔一划地登记下来。
这是一项极其枯燥且繁琐的工作。每天面对着成堆的、散发着霉味的故纸堆,不断地重复着分类、编号、登记的动作,换做任何一个年轻气盛的小伙子,恐怕早就心生厌烦,敷衍了事了。
但陈默却做得一丝不苟,甚至可以说是……乐在其中。
对他而言,这不仅仅是在整理档案,更是在熟悉这个时代,熟悉凤山镇。
每一份文件,都是一个窗口。透过这些泛黄的纸张,他看到了凤山镇这些年的发展脉络:哪个乡镇企业曾经红火一时,后来又为何衰落;哪条道路是何时修建的,耗费了多少资金;哪个村子因为什么问题引发过群体上访;镇政府的各项政策是如何制定和执行的……
这些信息,对于一个一心想要在这个小镇扎根、并寻求发展机会的重生者来说,是无价之宝。他如同海绵吸水般,贪婪地吸收着这些信息,将它们与自己前世的记忆和经验相互印证、分析,逐渐在脑海中勾勒出一幅关于凤山镇现状与未来的立体地图。
他的投入和专注,也让办公室的其他人啧啧称奇。
一开始,大家只是觉得这个年轻人转了性,不再像以前那样沉默寡言、无所事事。但当看到档案室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整洁有序,看到陈默每天都忙得满头大汗、两手沾满灰尘却毫无怨言时,不少人看他的眼神都变了。
尤其是赵小芳,更是对陈默佩服得五体投地。她性格活泼,但也最怕这种枯燥的整理工作。看到陈默不仅不怕,反而干劲十足,还搞出了那么多“新名堂”(比如她看不太懂的编号规则和登记台账),她经常在工作间隙跑过来,好奇地问这问那,有时候还会主动搭把手,帮着搬搬抬抬,或者按照陈默的指示,帮忙誊写一些标签。
“陈默哥,你真是太厉害了!这才几天啊,这里简首大变样!”赵小芳看着眼前焕然一新的档案柜,由衷地赞叹道,“以前我们找个文件,跟大海捞针似的,现在你看,清清楚楚的!”
陈默擦了擦额头的汗水,笑了笑:“这才刚开始。我的目标是,以后不管谁要什么文件,我能在三十秒内找到。”
“三十秒?”赵小芳瞪大了眼睛,“不可能吧?这么多文件!”
“事在人为。”陈默没有过多解释,眼神中却充满了自信。
他的“小试牛刀”,很快就迎来了第一次检验的机会。
这天下午,办公室副主任老王,一个快退休的老同志,急匆匆地跑了过来,满脸焦急:“小陈!小陈在吗?”
“王主任,我在,什么事?”陈默放下手中的笔,站起身。
“哎呀,急事!”老王喘着气,“镇武装部那边打电话来,急着要一份前年,不对,是大前年,关于民兵训练先进个人表彰的红头文件,说是要核对一个老民兵的档案信息,非常急!”
大前年?那就是1995年。民兵训练表彰?武装部的文件。
陈默的脑海中迅速闪过这些关键词。他走到刚刚整理好的,专门存放武装部文件的那个档案柜前,目光快速扫过标签。
“1995年……武装部……表彰……”他口中念念有词,手指准确地落在一个牛皮纸袋上,抽了出来。
“FSZ-1995-WZB-015,关于表彰1995年度民兵训练先进个人的决定。”陈默核对了一下标签和登记台账上的信息,确认无误后,将文件递给了老王,“王主任,您看看是不是这个?”
整个过程,从老王开口,到陈默找到文件,前后加起来,绝对不超过二十秒!
老王目瞪口呆地接过文件,翻开看了看,确认正是自己要找的那份,脸上的表情精彩极了,惊讶、难以置信,最后化为由衷的佩服:“哎呀!小陈!你……你这……神了!真是神了!以前找这份文件,没半天功夫根本找不到!你这……”
“碰巧刚整理到这边。”陈默依旧是那副云淡风轻的样子。
“什么碰巧!你这工作做得太到位了!”老王激动地拍着陈默的肩膀,“行!太行了!我这就给武装部送过去!解了我的燃眉之急啊!”
老王拿着文件,一路赞叹着离开了。
这件事情,很快就在镇政府大院里传开了。大家都知道,那个新来的大学生陈默,不仅不怕档案室的苦差事,反而还真有点“神乎其技”的本事,找文件又快又准。
就连李明远,也特意抽空过来看了一趟。当他看到原本杂乱无章的档案室,变得井井有条,档案柜被擦拭得干干净净,文件被分门别类地摆放整齐,地上也扫得干干净净,甚至连窗户都明亮了不少时,他脸上的惊讶是掩饰不住的。
“陈默,这……这都是你一个人干的?”李明远环顾西周,有些难以置信。
“嗯,还有小芳姐偶尔帮了点忙。”陈默如实回答。
李明远走到一个档案柜前,随手翻看了几个标签和里面的文件,又拿起陈默放在桌上的登记台账,仔细翻阅了几页。越看,他眼中的惊讶就越盛。
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整理,这简首是一套科学的管理体系!编号规则清晰合理,登记信息详尽准确,查找起来一目了然。
“你小子……”李明远放下台账,看着陈默,眼神复杂,“真是屈才了啊!”
陈默笑了笑:“主任过奖了。我只是觉得,既然做了这份工作,就应该尽力把它做好。”
“说得好!就冲你这态度,这能力!”李明远赞许地点点头,沉吟了一下,说道,“你之前跟我提过,想申请一台电脑,用来搞什么……电子索引?”
“是的,主任。”陈默心中一喜,知道机会来了,“手工登记虽然也能用,但效率还是太低。如果能有一台电脑,建立一个简单的数据库,以后查找文件会更加方便快捷,也方便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李明远皱了皱眉:“电脑可是个金贵东西。镇里总共也没几台,都在关键部门用着呢……”
陈默没有放弃,继续争取道:“主任,我知道电脑金贵。但档案信息化是未来的趋势。我们凤山镇如果能在这方面走在前面,也是一个亮点。而且,档案室管理好了,信息畅通了,对全镇各项工作的开展都有好处。比如这次张镇长要报告,如果当时我们有电子索引,可能几秒钟就能定位到文件,也就不会那么被动了。”
他特意提到了张镇长那次的事情,果然,李明远的脸色动了一下。
“而且,”陈默补充道,“我不需要新电脑,哪怕是其他部门淘汰下来的旧电脑也行。我会自己想办法把它利用起来。”
李明远看着陈默那充满自信和诚恳的眼神,又看了看这间被他打理得井井有条的档案室,终于松了口:“行吧!我去找张镇长汇报一下你的工作情况,顺便帮你争取一下。不过,成不成,我可不敢保证。”
“谢谢主任!”陈默心中大定。只要李明远肯帮忙争取,这事就有希望。
送走了李明远,陈默的心情更加振奋。
改造档案室的计划,正在一步步实现。他不仅初步赢得了同事和领导的认可,展现了自己的能力,还为下一步引入计算机管理,奠定了基础。
他知道,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一个小小档案室的成功,并不足以改变什么。
他需要更多的机会,更大的平台。
而机会,往往就隐藏在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中。
他的目光,再次落到了那份关于1997年乡镇企业扶持资金使用情况的汇总报告的登记条目上。这几天整理档案的过程中,他又陆续发现了一些与当年乡镇企业改制、贷款、资产处置相关的零散文件。将这些碎片化的信息拼凑起来,一个模糊的轮廓逐渐浮现出来。
似乎在90年代初,凤山镇曾有一家非常红火的集体企业,后来因为经营不善和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原因,迅速垮掉了。而那份扶持资金报告里,似乎也有些语焉不详、值得推敲的地方。
他隐隐感觉到,这背后可能隐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甚至可能牵扯到某些人的利益。
这会不会,就是他打破僵局,走出档案室的第一个契机?
陈默的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他决定,在完成档案室整理工作的同时,也要开始着手,悄悄地调查一下当年那家乡镇企业的事情。
就在这时,窗外传来一阵清脆的下课铃声。
陈默下意识地抬头望去。镇政府的围墙外,不远处就是凤山镇中学。
他忽然想起了那天在档案室门口,赵小芳无意中提起的一句话:“听说中学那个新来的英语老师林老师,家里以前就是开大厂的,后来厂子倒了,她爸爸好像……唉,也是可怜。”
林老师?
陈默的心,没来由地跳了一下。
他想起了几天前,在中学门口匆匆一瞥的那个身影。
那个穿着朴素连衣裙,眼神清澈而坚韧的年轻女老师。
难道……她就是那个“林老师”?她的家族,和当年那家倒闭的乡镇企业,有什么关联?
一个又一个的谜团,如同水下的暗流,开始在陈默平静的生活下,悄然涌动。
他预感到,自己的重生之路,绝不会仅仅是埋头整理档案那么简单。
时代的浪潮己经涌起,命运的齿轮,也己悄然转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