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90之我要成为田园大亨

第51章 合作社雏议,人心思变

加入书架
书名:
重回1990之我要成为田园大亨
作者:
寂灭流
本章字数:
5568
更新时间:
2025-05-02

金秋的丰收盛景还未完全从青阳村的田埂地头消散,家家户户囤满了金黄的稻谷,脸上洋溢着前所未有的满足和喜悦。然而,喜悦过后,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

这么多粮食,除了留下足够的口粮和种子,剩下的怎么处理?都卖给镇上的粮站?粮站的收购价格有限,而且听说最近因为周边村子也普遍增产,粮站开始挑挑拣拣,甚至有压价的迹象。如果大家都一窝蜂去卖粮,恐怕价格会被压得更低。

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养鸡上。跟着江浩学习、并且初见成效的那几户人家,家里的鸡也多了起来。自己吃肯定吃不完,拿到集市上去卖?一来数量不多,不够折腾;二来品质虽有提升,但比起江浩的“品牌鸡”,还是有差距,价格上不去,销路也不稳定。

一时间,丰收的喜悦中,夹杂了一丝对未来的隐忧和迷茫。

一些头脑活络的村民,不约而同地想到了那个给村子带来巨变的年轻人——江浩。

“浩子,你脑子灵光,帮我们想想办法呗?这粮食和鸡,怎么才能卖上好价钱?”

“是啊浩子,光靠咱们自己单打独斗,不成啊!”

村民们的求助和疑问,与江浩自己心中的构想不谋而合。他知道,是时候将那个更大胆的想法,付诸讨论了。

这天,江浩将村长李大山,以及王铁柱、张老三、李老西等几个“科学养鸡学习班”的核心成员,都请到了自己家里。堂屋里,八仙桌上摆着刚沏好的热茶,气氛却比往常多了一份凝重。

“李叔,各位叔伯大哥,”江浩开门见山,“大家最近遇到的困难,我也看在眼里,想在心里。咱们村现在的情况是,好东西不少,无论是粮食还是鸡,品质都上来了,但怎么把好东西变成实实在在的票子,怎么让大家伙儿的腰包都鼓起来,这才是关键。”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江浩说到了点子上。

“各自为战,单打独斗,肯定不行。”江浩继续说道,“力量分散,信息不通,容易被外面的贩子或者粮站压价欺负。要想改变这种局面,我有个不成熟的想法,想跟大家商量一下。”

他顿了顿,看着众人期待的目光,缓缓吐出几个字:“我想……咱们能不能搞一个‘互助生产小组’,或者说,一个咱们青阳村自己的……**合作社**?”

“合作社?!”

这三个字一出口,在座的所有人都愣住了!

对于经历过“大锅饭”年代的他们来说,“合作社”这个词,既熟悉又陌生,甚至还带着一丝不那么美好的回忆。那段平均主义、效率低下、最终难以为继的岁月,给很多人留下了心理阴影。

“浩子,你……你说的合作社,是像以前那样,把地都合到一起,大家一起干活,挣工分?”张老三有些迟疑地问道,眼神里带着警惕。

“不不不!”江浩连忙摆手,知道他们误会了,“张叔,我说的合作社,跟以前那种完全不一样!土地还是各家各户自己的,鸡也是各家自己养,这一点绝对不变!”

他耐心地解释道:“我设想的合作社,更像是一个大家自愿参加、抱团取暖、互帮互助的组织。主要目的是解决咱们现在遇到的几个问题。”

“第一,是**统一采购**。比如咱们养鸡需要的饲料原料,像豆饼、鱼粉这些,单家独户去买,量少价高,还容易买到假货。如果咱们合作社统一去采购,量大了,就能跟供货商谈价格,把成本降下来,还能保证质量。”

“第二,是**统一技术标准**。既然大家信得过我,愿意学我的技术,那咱们就定个标准。比如用什么品种的鸡苗(以后可能统一提供),喂什么样的饲料(提供配方),按照什么样的流程管理和防疫。只有标准统一了,咱们养出来的鸡品质才能有保证,才能打出咱们青阳村的牌子!”

“第三,是**统一销售**。散户自己去卖,力量太单薄。如果咱们合作社能把大家养出来的合格的鸡、或者多余的粮食都统一收购上来,然后由合作社出面,去跟供销社、去跟县城的饭店、甚至更大的客户去谈!咱们人多力量大,品种好,质量有保证,还怕谈不到好价钱吗?”

“第西,也是更长远的,咱们还可以考虑**统一加工**!就像我现在做的香辣鸡丁、卤鸡块一样。把咱们的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延长销售期!甚至未来,咱们还可以注册自己的品牌!”

江浩将自己构思的合作社蓝图,条理清晰地展现在众人面前。他强调了自愿、互助、共赢的原则,与过去的“大锅饭”模式划清了界限。

听完江浩的设想,在场的人都陷入了沉思。

李大山的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他听明白了,江浩这个“合作社”,本质上是一种新型的经济联合体,确实跟以前不一样。这个想法很大胆,也很有吸引力!如果真能搞成,对青阳村来说,绝对是天大的好事!但他同时也意识到了其中的难度,涉及到各家各户的利益,组织管理起来绝非易事。

张老三、李老西等人,则更多的是兴奋和期待。他们是江浩科学种养技术的首接受益者,对江浩的能力深信不疑。统一采购能降低成本,统一销售能卖上好价钱,这都是实实在在的好处!至于统一技术标准,他们更是举双手赞成,巴不得江浩能管得更严一点!

王铁柱在一旁听得云里雾里,但只要是浩子说的,他都无条件支持。

“浩子,你这个想法……好是好……”李大山沉吟了半晌,开口道,“但是,这里面的门道可不少。比如,统一收购的价格怎么定?谁家鸡好谁家鸡差,怎么区分?赚了钱怎么分?亏了本又怎么办?还有,谁来管事?怎么保证公平?”

他一连串问出了好几个关键问题。

“李叔,您问到点子上了。”江浩点点头,“这些问题确实都需要仔细考虑。我的初步想法是,合作社必须建立一套**公平、透明的管理制度**。比如,收购价格可以根据市场行情和产品等级来定,质量好的就价高,差一点的就价低,甚至不收。至于分配,可以按照社员投入的成本、或者销售的产品数量来计算贡献,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管理方面,我们可以选举产生一个管理委员会,由大家信得过、有能力的人来负责日常事务,账目也要定期公开,接受所有社员的监督。”

他又补充道:“当然,这些都只是初步设想。具体怎么操作,还需要大家一起商量,共同制定章程。而且,我的想法是,**不强求,不搞一刀切**。初期,就由咱们在座的几位,还有其他真心愿意加入的农户,先组成一个‘核心小组’,摸着石头过河,把模式跑顺了,等大家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了,再逐步扩大范围。”

江浩的这番话,既描绘了美好的前景,又充分考虑了现实的困难和村民的顾虑,显得既有魄力,又很稳健。

李大山听完,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他用力点了点头:“好!浩子!你考虑得很周全!这个‘核心小组’的想法好!咱们就先从愿意干、信得过的人开始!叔支持你!需要村里出面协调什么,你尽管开口!”

张老三等人也纷纷表示赞同,愿意加入这个“核心小组”,跟着江浩一起闯!

于是,青阳村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由农民自发组织、旨在抱团发展、合作共赢的“互助生产小组”(合作社雏形),就在江浩家的这间土坯房里,悄然诞生了。

虽然它现在还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一个只有寥寥数人的核心团队,但江浩知道,这颗种子一旦种下,只要用心培育,必将在未来,长成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