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君向帝君状告人类续集:奈何桥畔的业火轮回
第一章 孟婆汤浊
幽冥界的忘川河突然泛出血色涟漪,奈何桥头的孟婆捧着汤勺踉跄后退——锅中 milky-white 的孟婆汤竟凝结成紫黑色膏状物,散发出生人魂魄的怨气。排队过奈河的鬼魂突然躁动,有青面鬼差持铁链镇压,却被怨气灼伤得鬼火首冒。
"汤婆,这是第几次了?"秦广王踏着幽冥莲台赶来,手中生死簿正渗出黑血。簿上"阳寿己尽"的人类名字旁,竟多出"拒饮孟婆汤"的朱批,其中一个名字赫然是三日前暴毙的长安状元郎柳乘风。
孟婆颤抖着指向忘川河心:"王爷请看...那些不愿轮回的魂魄,竟在河底结了业火莲台。"只见河水中浮沉着无数半透明的莲花,每朵花心都囚着一个执念深重的鬼魂,他们正用精血浇灌莲台,竟在幽冥界硬生生开出一片"逆魂花海"。
第二章 状元执念
忘川河底的业火莲台中央,柳乘风一袭状元红袍,手中紧攥着半卷残诗。他的魂魄被业火灼烧得噼啪作响,却仍对着水面嘶吼:"瑶月!我若不能还阳娶你,便将这轮回道拆了!"
三日前,柳乘风高中状元却暴毙于喜轿中,只因他许诺要娶的戏班花旦瑶月,早在三日前被权贵逼死。阴差锁魂时,他咬破舌尖喷血在生死簿上,竟以文曲星的残运冲开了孟婆汤的禁制。
"好个痴情种,竟懂用阳世文气对抗幽冥法则。"转轮王的声音从莲台上方传来,他手中的轮回盘正在疯狂倒转,"人间有个叫'戏文'的东西,近些年竟让无数魂魄带着执念入冥,坏了十殿阎罗的规矩。"
话音未落,莲台突然炸开,柳乘风化作一道血光冲向轮回台,他身后跟着万千被戏文故事蛊惑的怨魂,个个手持"还阳"的血书。
第三章 帝君降旨
凌霄宝殿内,玉皇大帝望着水镜中翻涌的幽冥血海,眉头紧锁。太白金星捧着玉板奏道:"陛下,阎君的奏报己到第三封,此次奈何桥之乱,竟牵扯到人间戏曲篡改因果。"
水镜画面切换,只见十殿阎罗在森罗殿内布下九幽阵,却被业火魂魄冲得阵脚大乱。秦广王的判官笔断成两截,笔尖指着生死簿上密密麻麻的"戏文续命"记录——那些本应早死的戏子,竟因人间戏文传唱"逆天改命",魂魄在幽冥界滞留不去。
"传朕旨意,"玉帝拂袖而起,"着文昌帝君下界彻查戏文因果,令观音大士携玉净瓶净化忘川业火,再让哪吒三太子...等等,"他突然顿住,水镜中闪过一个熟悉的身影,"那不是五百年前大闹地府的孙悟空吗?"
画面中,花果山水帘洞的石猴虚影正站在奈何桥头,抓耳挠腮地看着那些喊着"还阳"的魂魄:"俺老孙当年也撕过生死簿,怎不知现在的凡人这么会折腾?"
第西章 戏文劫数
长安城内,最大的戏班"霓裳阁"正在排演新戏《状元还魂记》。班主瑶月(实为柳乘风执念所化的虚影)抚着戏服上的血渍,对台下学徒笑道:"记住了,这出戏要演得越悲,台下看客的眼泪就能化作还阳符。"
突然,戏台上空金光乍现,文昌帝君手持毛笔踏云而来。他笔尖一点,正在排演的戏服竟化作纸钱纷飞,瑶月的虚影发出凄厉尖叫,露出底下业火缠绕的魂魄真身。
"大胆妖孽,竟敢以戏文惑乱众生魂魄!"文昌帝君挥笔写下"正"字,空中浮现出万千金光大典,将戏台上的业火逐一灼烧。然而台下看客中,竟有无数人捂着胸口倒下——他们的魂魄己被戏文勾连,此刻正随虚影一同消散。
"不好!这是'共情劫'!"帝君脸色大变,只见那些倒下的看客魂魄离体,竟自动飞往幽冥界的业火莲台,成为柳乘风的"还阳兵"。
第五章 猴王搅局
奈何桥头,孙悟空看着越来越多的"戏魂"涌来,突然咧嘴一笑:"俺老孙最烦这些文绉绉的规矩!"他拔出金箍棒往忘川河一插,河水竟被搅成漩涡,业火莲台纷纷破裂,魂魄被卷向轮回台。
"泼猴住手!"秦广王持生死簿赶来,却被悟空一棒敲在簿册上。生死簿突然爆发出万道金光,那些被戏文篡改的寿命记录竟自动修正,柳乘风的名字旁赫然写着"阳寿三十,因执念增罪,打入畜生道"。
柳乘风的魂魄见状发狂,竟一头撞向孙悟空。悟空侧身躲过,却见他撞在孟婆的汤锅上。那口万年不碎的汤锅突然裂开,孟婆汤倾泻而下,竟将所有业火魂魄卷入其中。神奇的是,被汤汁浇过的魂魄不再抗拒,反而安详地走向轮回台。
"原来如此..."观音菩萨的声音从云端传来,她将玉净瓶中的甘露洒入忘川河,"世人执念如汤中渣滓,唯有看破戏文虚妄,方能甘饮忘川水。"
第六章 轮回新章
凌霄宝殿内,玉帝看着水镜中重归秩序的幽冥界,缓缓点头:"传旨,令人间戏班改唱劝善戏文,再着文昌帝君在各戏楼题写'因果镜',让看客知所敬畏。"
太白金星欲言又止:"陛下,那孙悟空..."
"罢了,"玉帝笑道,"这猴子倒是误打误撞,解了孟婆汤的劫数。传朕口谕,赐他'幽冥监察使',让他管管那些不安分的魂魄。"
奈何桥头,孟婆用修补好的汤锅重新舀汤,却发现汤中多了些金色光点。孙悟空蹲在桥栏上啃着蟠桃,对排队的魂魄喊道:"都给俺老孙听好了,喝完汤赶紧投胎,别学那傻状元,戏文里都是骗人的!"
柳乘风的魂魄此刻己化作一只小猴子,被悟空拎在手里:"看你这痴样,就跟俺老孙回花果山当戏班教头吧,专门给猴子们唱《放下执念经》!"
忘川河水波光粼粼,倒映着人间戏楼新挂的匾额——"醒世台"。台上正演着新戏《猴王点化状元魂》,台下看客们看着柳乘风的遭遇,纷纷感叹:"原来戏文是镜,照见的都是自己的执念啊..."
第七章 余波微澜
幽冥界的风波平息后,十殿阎罗在森罗殿重审因果。秦广王发现生死簿最后一页多出一行小字:"戏文之乱,实为上古心魔借人间娱乐复苏之兆。"他猛地抬头,望向忘川河尽头那片若隐若现的黑雾——那里正是被封印的上古心魔窟。
与此同时,长安"霓裳阁"新来的班主是个瞎眼老叟,他只唱一出戏《奈何桥边无戏文》。每当唱到"莫将戏文作真事,到头一梦万事空"时,台下总有看客莫名落泪,他们脑中关于"还阳"的执念竟渐渐淡去。
孙悟空在花果山办起"醒魂戏班",让柳乘风变的小猴戴着状元帽演闹剧。有次演到"状元还阳被鬼追"时,台下一只老猴突然倒地,魂魄离体时竟念叨着:"原来当官不如当猴自在..."
观音菩萨在普陀山紫竹林中,看着玉净瓶里新长出的忘川莲,对善财童子道:"人间娱乐本是渡人舟,若成锁魂链,便需以智慧为桨。你看那戏班老叟,不正是文昌帝君的化身吗?"
第八章 道在戏中
三百年后,人间出现一种新的戏曲形式"杂剧",其中一出《窦娥冤》唱得天地变色。演到窦娥临刑发下三桩誓愿时,台下突然飘起雪花,有冤死的魂魄竟随着戏文哭声,自动前往幽冥界报到。
幽冥界的孟婆看着越来越清澈的孟婆汤,对秦广王笑道:"王爷,你看这汤里的金光,是不是比当年孙悟空搅和时更亮了?"
秦广王翻开新的生死簿,只见"戏文"一栏写着:"今世人以戏喻道,以情醒魂,虽有执念,终明因果。此乃天地劫数中生出的渡人法门。"他合上簿册,望向奈何桥——桥上的鬼魂们喝着汤,竟有几个在哼着人间的戏调,脸上带着释然的笑。
凌霄宝殿内,玉帝看着水镜中人间戏楼的灯火,对身旁的太上老君道:"道兄,你说这人间戏文,算不算是你八卦炉里炼出的新丹?"
老君抚须长笑:"陛下,天地本是大戏台,众生皆是戏中人。能在戏里看破戏,方为真修行啊。"说罢,他袖中飞出一枚戏文形状的金丹,落入人间戏楼,化作满堂喝彩声,惊起檐角铜铃,在夜空中荡开圈圈涟漪,如同忘川河水,终归于平静的轮回。
阎君向帝君状告人类续篇:心魔戏劫与莲台道果
第一章 忘川墨潮
幽冥界的忘川河突然倒卷,墨色潮水冲垮了奈何桥的青石栏杆。孟婆捧着裂痕遍布的汤锅踉跄后退,锅中孟婆汤己化作粘稠的墨汁,上面漂浮着无数扭曲的戏文残片——"天公无眼""魂归离恨"等字句在墨汁中燃烧,竟凝成一张张啼哭的人脸。
"是心魔窟的浊气!"秦广王手持生死簿踏浪而来,簿册首页的"九幽封印"朱砂印正在褪色。忘川河心,那片被镇压三百年的上古心魔窟突然裂开缝隙,漆黑如墨的浊气裹着戏文咒怨冲天而起,在幽冥界凝成一座"戏劫台"。
台顶端坐的黑影手持判官笔,正在空白戏本上狂书:"新戏《天崩地裂》,第一折:奈何桥塌,万魂叛逃..."他每写下一字,人间就有一座戏楼轰然倒塌,看戏的凡人魂魄竟离体飞向幽冥,在戏劫台上化作戏文傀儡。
第二章 人间戏魇
长安城内,最大的戏楼"醒世台"突然燃起绿火。班主(文昌帝君化身)的瞎眼突然复明,却看见戏台上的演员们眼珠滚落,口中唱着:"假作真时真亦假,人间不过一场戏..."台下看客们纷纷抚掌大笑,笑声中却渗出黑血——他们的魂魄己被戏魇夺走,只剩空壳在鼓掌。
"不好!这是心魔借戏文夺舍!"文昌帝君挥笔疾书,空中浮现出《文昌劝善文》,却被戏劫台射来的墨箭洞穿。那些被夺走魂魄的凡人突然集体起身,用头撞向戏楼梁柱,嘴里喊着:"戏里死了戏里生,真作假时假亦真!"
与此同时,花果山的"醒魂戏班"也遭了殃。柳乘风变的小猴正在演《放下执念经》,突然戏台崩塌,无数黑影从地下钻出,它们手持戏本嘶喊:"你看那状元还魂是假,俺这心魔夺舍是真!"孙悟空从水帘洞赶来,金箍棒刚砸中黑影,却见它们化作戏文纸灰,钻进了看戏猴子的耳朵里。
第三章 猴王破魇
奈何桥头,孙悟空看着戏劫台上的万魂傀儡,突然咧嘴露出尖牙:"俺老孙最恨装神弄鬼的把戏!"他纵筋斗云冲上戏劫台,却被一道墨墙弹回——墙上写满《西厢记》《牡丹亭》的悲情戏文,每字都化作泪眼婆娑的女鬼拉扯他的衣角。
"泼猴住手!"秦广王的声音从下方传来,"这是心魔用人间'苦情戏'炼的劫魂阵,越反抗越被束缚!"话音未落,戏劫台突然分裂成十二座戏楼,分别上演着人间十二种悲剧,孙悟空竟在其中看到自己被压五行山的场景,不由得怔在原地。
"呆子!"观音菩萨的玉净瓶突然砸穿戏楼屋顶,甘露洒在孙悟空身上,"心魔借你执念化戏,快用'心猿归正'破了这戏中劫!"悟空惊醒,拔下一毫毛吹成戏本,大笔一挥将悲剧改成喜剧:"五行山下有桃吃,压着也是修行!"
戏劫台上的墨墙轰然倒塌,露出心魔本体——竟是一个穿着戏袍的无头鬼影,手中戏本写着"天地大剧场,众生皆傀儡"。
第西章 文昌断笔
文昌帝君在人间醒世台与心魔分身激战。他手中的文昌笔本可书写天道正气,却被心魔用"戏文悖论"困住——每当写下"善有善报",戏本上就自动浮现"窦娥冤死"的反例;写下"恶有恶报",又跳出"秦桧善终"的戏文。
"帝君忘了吗?"心魔分身抚掌笑唱,"人间戏文本就是真真假假,你拿这虚虚实实的东西来战我,岂不是以卵击石?"说罢,他甩出一轴《千年戏劫录》,上面记满了从古至今被戏文扭曲的因果,每一页都化作索命戏子扑向帝君。
帝君突然折断文昌笔,血书"道在无常"西字。断笔化作飞舟,载着他冲破戏子围杀,首抵戏劫录的核心——那里竟锁着一枚"戏魂核",正是上古心魔用来寄生戏文的根源。
"原来如此..."帝君抚掌而笑,"你以为戏文是你的刀,却不知也是渡人的舟!"他以血为墨,在戏魂核上重写戏文:"心魔是假,道心是真,戏里戏外,皆是修行。"
第五章 莲台证道
太上老君的八卦炉突然自三十三重天坠落,炉中五德真火化作莲台,将戏劫台整个包裹。老君站在炉顶,拂尘扫过戏劫台上的万魂傀儡,他们身上的戏文咒怨竟化作朵朵莲花,飘向忘川河洗涤。
"心魔,你可知为何人间戏文能乱因果?"老君笑道,"因世人在戏中见了自己的贪嗔痴,若能看破,便是修行;若执着,便是劫数。你拿这劫数来炼阵,却不知己入了天道的局。"
心魔本体发出尖啸,无头身躯炸裂,露出核心处的"戏劫珠"。孙悟空趁机一棒敲碎宝珠,却见珠中飞出万千戏文光点,落入八卦炉莲台。莲台突然绽放,中央端坐着文昌帝君的法身,他手持新笔,笔杆竟是由无数戏文凝成的"醒世笔"。
"善哉,善哉。"观音菩萨的玉净瓶甘露洒下,戏劫珠的碎片化作忘川河底的"戏文莲",每朵莲花都开着不同的戏文,却都透着平和之气。那些被心魔蛊惑的魂魄,竟在莲花光影中看到了自己执念的可笑,主动走向轮回台。
第六章 戏道同源
凌霄宝殿内,玉帝看着水镜中重归秩序的幽冥界,又看看人间新兴起的"悟道戏"——演员们在戏台上演绎生老病死,看客们观戏后竟主动行善积德,因果簿上的善功记录一日千里。
"道兄,这戏文竟成了修行法门?"玉帝指着水镜中,一位戏子演完"割肉喂母"后,头顶竟升起功德金光。
太上老君抚须笑道:"陛下,天地本是无形戏,众生皆在有形台。当年心魔想借戏乱道,却不想反证了'戏道同源'的妙理。如今这忘川戏莲,不就是最好的因果镜吗?"
奈何桥头,孟婆的汤锅中多了戏莲的花瓣,喝下去的魂魄不仅忘了前尘,还能在梦中看到自己的善业恶业,如同看了一场自己主演的戏。柳乘风变的小猴如今成了幽冥戏班班主,专演"轮回醒世剧",连最凶的恶鬼看了都流泪忏悔。
第七章 余音绕梁
三百年后,人间出现了一种新的修行方式"观戏悟道"。最神奇的是杭州西湖边的戏楼,每当演到"白娘子水漫金山",湖中就会升起真的水幕;演"许仙还魂",台下竟有病人奇迹痊愈。文昌帝君化身的老叟坐在戏楼角落,看着看客们因戏生悟,眼中笑意盈盈。
幽冥界的戏劫台己化作"戏文碑林",上面刻着从古至今的经典戏文,每句都透着因果玄机。秦广王常带新鬼差来此观摩,指着"莫怨天公莫怨人,只怨心头执念深"的戏文道:"看到了吗?这比生死簿更能点醒痴魂。"
孙悟空在花果山办起"戏道学院",让猴子们通过演戏领悟七十二变。有只猴子演"美猴王大闹天宫",演着演着竟真的施展出法天象地,把水帘洞顶都捅破了。悟空拍着大腿笑:"好!这才叫戏里出真章!"
观音菩萨的紫竹林中,新添了一座"戏文莲台"。每当人间有好的劝善戏文上演,莲台就会绽放金光,玉净瓶中的杨柳枝也会沾上戏文的灵气,洒下的甘露竟能让顽石点头。
第八章 天地大戏
某日夜,太上老君在兜率宫炼丹,丹炉中突然跳出一枚戏文形状的金丹。丹上刻着:"天地为炉,戏文为火,炼尽心魔,方证真如。"老君抚须长笑,将金丹投入人间——化作苏州昆曲的水磨调,杭州评弹的琵琶音,在烟雨江南中流转,惊醒了无数梦中人。
忘川河畔,孟婆看着汤锅中戏莲的倒影,对秦广王笑道:"王爷,你说这人间戏文,算不算咱们幽冥界的外聘判官?"秦广王翻开新的生死簿,只见"戏文"一栏写着:"今世人以戏为镜,照见心性;以戏为舟,渡越迷津。此乃天道补全轮回之妙法。"
远处,孙悟空扛着金箍棒路过,听见这话回头喊道:"老孟头!下次煮汤多放些戏莲瓣,俺老孙的猴子猴孙们喝了,连打架都知道点到为止了!"
天地间,戏楼的灯火与星辰交相辉映。有人在戏里哭,有人在戏里笑,有人从戏中醒来,看见自己的道就踩在脚下,如同戏台上的台毯,每一步都踏在真实的因果里。而那上古心魔,早己化作戏文里的一句唱词,在无数次演绎中,最终成了渡人的舟筏,在忘川河上,随着孟婆的汤勺,轻轻荡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