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蘅听到这一茬的时候差点笑的肚子痛,陆明川赶紧扶住她。
“小心些身子。”
“咱家那两只大鹅还是这么暴躁。”
他们正在收拾最后的行李,马上要去市里,小姐妹们听到消息,都提了些东西过来。
陈香还说:“有机会我们就去市里看你。”
“那你们可一定要来,不然我还真有点无聊。”
“一定一定。”
罗燕跟宋晚也笑着点头,表示肯定会去的。
家里的房间都上了锁,尤其是仓库,东西也都搬回屋收好,院子一下就空旷起来。
药圃只剩那株七叶小草了,苏蘅给它浇了点特调水,目前长势良好。
今年风调雨顺,也不必担心干旱缺水。
他们东西多,陆明川先把文舒跟那些零散的物件送过去。
还有很多自家的菜跟肉。
第二趟来接苏蘅时就轻松了许多。
她背着招财,招财还没出过远门,好奇的趴在背篓上看,但是懂事的没有跳下来。
不想走到大队口,碰见陈支书一行人。
“丫头,这是我们一块儿凑得一筐鸡蛋跟两只鸡,多少是大伙儿一点心意,你在城里坐月子我们也没法儿去看,就提前给你拿过来。”
苏蘅是真有些意外了。
“这怎么好意思……”
“有啥不好意思的,明川,快替你媳妇儿接下。”赵大队长也笑着说。
这些东西不算多,但大家都不富裕,这年头谁家有余粮呢。
真是挺沉甸甸的一片心意了。
两人真诚的谢过众人。
鸡己经被绑好了,首接跟鸡蛋一起绑在横杠上。
两人在大队人的目送下出了村。
路上苏蘅还有些感慨:“没想到我能受到这么高规格的待遇。”
村里穷点的人家,自个儿媳怀孕都吃不上一次鸡,竟然给苏蘅凑了两只鸡出来。
“他们也是投桃报李,你给队里做的贡献远不止这些。”
苏蘅嘿嘿一笑:“夸得我还有点不好意思。”
她一开始也是奔着赚钱去的,没想到顺便带大队脱了个贫。
现在他们大队的适龄男女青年在都特别受欢迎,好多周边村子的姑娘想嫁过来。
两人说说笑笑,不多时就到了市里。
文舒己经把厨房收拾出来了,正在打扫院子。
招财第一次来新家,好奇的满院子转,像是在巡视领地。
苏蘅给它把猫碗也带过来了,但猫窝装不下就没带,反正夏天也凉快,睡地上也没事。
他们带的菜很多,晚上便去请了冯斌一家过来吃饭。
冯浩宇跟着过来,乖巧的跟苏蘅打了招呼,这次苏蘅没忘记给他开了盒罐头。
“谢谢姐姐!”
“诶,乖,玩儿去吧。”
然后皮小子就库库炫完罐头上院子里逗猫玩儿了。
招财性子好,不咬人,苏蘅也就随他了。
这之后冯浩宇没事就来他们家逗猫,住一条巷子离得近,他一来,院子里也热闹了些。
苏蘅在家没事就跟文舒学给小孩织袜子,偶尔带她上街去溜达溜达。
赶在生产前把头发剪短了,只有齐肩的长度。
但苏蘅的脸摆在这,齐肩发看着更俏皮了,依旧是人群中最靓的仔。
她还去废品站淘了淘,古董是没瞧见,但淘了一套桌椅回来。
用料是不错的,就是瘸了腿,陆明川修好以后摆在院子里,苏蘅晚上会坐在那儿吹吹风。
或者在那儿看书,这时候的高中内容对她来说并不难,就是可惜弄不到试卷。
但八月下旬的时候孟骁过来了,照例是林叔陪着他。
程翊一早就知道消息,特地带着宋晚来了一趟市里。
孟骁不止是来做生意的,还带来一个消息。
他们一起来苏蘅家里告诉了她。
“政策要有新变化了,但定下来还需要一段时间,你要是有这个想法,就要跟着一起抓紧复习了。”
苏蘅没想到他们会特地来告诉她。
还得是京圈少爷消息灵通。
恢复高考招生的提案也就这个月初的事情。
他们竟然这会儿就己经确定会落实并且开始准备了。
苏蘅点点头:“谢谢你们特地来告诉我,够意思,留下来吃饭吧,一会儿慢慢商量复习的事儿。”
孟骁还带了一摞试卷,他看着苏蘅的肚子,默了默,问:“你还有精力复习吗?”
“当然了,你不知道我每天在家什么也不能干有多无聊。”
苏蘅闲的都快长蘑菇了。
陆明川中午回来的时候见到家里多出的人有些惊讶,跟客人们打了招呼,听到高考的消息,也只是淡定的点点头。
然后对苏蘅说:“别担心,孩子生下来我跟妈带着,你安心复习。”
这是他们一早便说好了的。
更何况现在苏蘅有自己的事,他不会让孩子拖累她。
吃过饭几人又商量了会儿,林叔见没啥事,就先自个回他们那院子去收拾东西了。
左右都是熟人了,少爷在这儿也没什么危险。
孟骁带过来的卷子每套都只有一份,需要苏蘅他们几人自己抄写。
他这次过来也待不了太久。
“老爷子只给我半个月的时间,之后就得回去复习,你那批药材准备好没?”
苏蘅点点头:“都弄好了,等你联络好车,让明川带你去取。”
“那就成,那我们来谈谈分成?”提到钱孟骁就精明起来。
苏蘅笑眯眯的:“好说好说,怎么可能会让你亏。”
那边的小情侣在抄卷子,陆明川也去帮苏蘅誊抄,这边俩人特地到另一头去掰扯了一通。
最终分了他三成半的利。
孟骁咕咚喝了一大口水,没好气道:“真是占不了你半点便宜。”
“你也不亏不是。”苏蘅笑的一脸憨厚。
孟骁懒得说,跑这一趟,又是搭上人脉又是跟车,利息低了他还看不上呢。
说完就是定拿货的日期,他要再去跟联络人对接。
反正苏蘅他们现在住市里,有了消息过来通知也方便。
他便没有在这里久待,谈妥就先走了。
苏蘅他们最终决定把那几套卷子的原件平分成两份。
苏蘅一份程翊跟宋晚一份。
这样他们就都只用誊抄另一份。
陆明川帮着苏蘅抄完了,他的字迹倒是出乎苏蘅意料的端正。
还以为他字迹会很潦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