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飞:重生豹子头林冲,替天行道

第156章 屠龙手喜纳三豪杰 道君崔靖论诏安策

加入书架
书名:
张飞:重生豹子头林冲,替天行道
作者:
张飞魂穿林冲
本章字数:
6144
更新时间:
2025-07-07

书接上回,

孙安、司马文姜等十人率领数千喽啰浩浩荡荡往梁山方向进发。

队伍行至一处山谷,

忽闻马蹄声如骤雨般由远及近,

扬起的尘土中隐约可见三骑马影飞驰而来。

孙安抬手示意队伍停下,手按剑柄目光如炬,

却见马上三人虽衣着朴素,

粗布衣裳间却难掩腰间兵刃寒光,

皆是浓眉紧锁、目露精光的好汉模样。

为首之人“左谋”,

身高七尺开外,头戴半旧的黑色儒巾,

一袭青灰色长袍洗得泛白,却浆得笔挺,腰间玄色丝绦束出精干身形。

他手持一杆精铁长枪,

枪身缠着防滑的鹿皮,枪头红缨在风中猎猎作响。

细看其面容清瘦,眉若远山含黛,

一双丹凤眼深邃如渊,似能看穿人心,

颔下三缕短须随着呼吸微微颤动。

此人行走间既有文士的儒雅,又暗含武将的英气,

每一个动作都透着深思熟虑的沉稳,

恰似运筹帷幄之中的军师,

江湖人称“智枪先生” 。

他枪法变幻莫测,善以巧劲破敌,

常能在乱军之中取敌将首级。

左谋身后,刘黑虎如半截铁塔般端坐在战马上。

他足有八尺之躯,肤色黝黑如古铁,

头戴的熟铜盔己生铜绿,却无损威严,

身披乌油铠甲,肩甲处还留着几道深浅不一的刀痕。

腰间牛皮绳上挂着一对蘸金斧,斧柄裹着粗粝的麻绳,

斧刃宽阔如门板,阳光下泛着冷冽金光,

边缘还凝结着暗红锈迹。

他浓眉似刷,一双虎目圆睁时凶光毕露,

络腮胡如钢针倒竖,笑起来声震山谷,

整个人透着一股令人胆寒的煞气,

江湖人送外号“黑煞神”。

双臂一晃有千斤之力,

舞动双斧时虎虎生风,

寻常人三招之内难挡其锋芒。

最后一人褚一官,

中等身材却虎背熊腰,头戴褪色软毡帽,

青色劲装洗得发灰,补丁处针脚细密。

腰间左右悬着双刀,

左首朴刀长柄缠着防滑布条,

黑皮刀鞘缀满铜钉,历经岁月磨得发亮;

右首腰刀精钢打造,刀柄缠着鲜艳红绸,

刀穗随着马匹颠簸轻轻摇晃。

他方脸阔鼻,眼角布满细纹,

眼神却坚毅如铁,举手投足间透着历经沙场的沉稳,

一看便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悍将。

双刀使得出神入化,

近身搏斗时如游龙戏凤,

让人防不胜防。

左谋等人见孙安队伍旗帜鲜明,军容严整,

立刻勒马抱拳。

左谋朗声道:“敢问诸位,可是梁山好汉?

我等原是王庆麾下将领,

奈何田虎残暴不仁,纵容手下烧杀抢掠,屠戮百姓。

我等虽为武夫,却知忠奸善恶,

更不愿同流合污,早己脱离贼营!”

他指向梁山方向,眼中满是向往,

“久闻梁山武皇张飞广纳豪杰,替天行道,

正欲投奔,不想在此遇见诸位英雄!”

孙安听闻,快步上前握住左谋的手,

大笑道:“我等确是梁山之人。

三位既有此心,便是同道中人!

我等正回梁山,不如一同前往,

共举大义!”

三人当即下马,

与司马文姜等人一一见面,

互相通报姓名,正式加入队伍

此后一路,

左谋与孙静探讨排兵布阵之法,

刘黑虎和冕以信比拼臂力,

褚一官则与栾廷玉切磋刀法,

众人相谈甚欢。

孙安见三人不仅武艺高强,更有侠义之心,

心中愈发看重。

行至半途,孙安唤来康捷,

叮嘱道:“你脚踏风火轮,脚程快,

先行一步回梁山。

禀报武皇,

就说孙安率虎噬寨兄弟及三位新豪杰,不日便至!”

康捷应了声“得令”,脚下青光一闪,

转瞬便消失在山道尽头。

几日后,孙安等人行至梁山脚下。

远远望去,金沙滩上旌旗如林,

“替天行道”的杏黄大旗迎风招展,

鼓角之声震天。

张飞手持丈八蛇矛,

身旁簇拥着许贯忠、萧嘉穗、朱武、

卢俊义、杜壆等一众头领,

个个身披铠甲,威风凛凛。

张飞大步上前,声如巨雷:“孙安兄弟!可把你们盼来了!”

孙安等人急忙下马,双方相见,

皆是热泪盈眶,重重拥抱。

司马文姜仰头望着梁山连绵的寨墙,

又看向忠义堂前排列整齐的三百多位头领,不禁屏住了呼吸。

孙静轻抚双剑,

眼中满是赞叹:“早闻梁山好汉齐聚,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冕以信摸着铁鞭,喃喃道:“这等气派,才是做大事的地方!”

安德伪咧嘴大笑,震得铁斧微微作响。

左谋望着张飞与孙安相谈甚欢的模样,心中笃定此乃明主;

刘黑虎搓着粗糙的手掌,恨不得立刻上阵杀敌;

褚一官则默默握紧双刀,暗暗发誓要

在此处闯出一番名堂。

众人一路行至忠义堂,

堂内早己摆满美酒佳肴,

曹正指挥喽啰穿梭往来。

张飞大手一挥,朗声道:“今日为孙安卞祥、司马啸林以及众兄弟接风,

更为司马文姜、孙静、冕以信、安德伪、

左谋、刘黑虎、褚一官七位新头领庆贺!

待来日我等共举义旗,杀进东京汴梁,

手刃蔡京、童贯等奸臣,替天行道!”

众人纷纷举杯,忠义堂内觥筹交错,

欢声笑语不断。

与此同时,

梁山日益壮大的消息早己快马加鞭传至东京汴梁,

惊动了深居皇宫的宋徽宗。

一个月未曾临朝视事的他,

终于在这日登上龙椅。

只听殿头官三声静鞭响过,

喝道:“有事出班早奏,无事卷帘退朝。”

蔡京急忙出班,袍袖轻颤,双手捧着厚厚一沓表文,

声音里带着掩饰不住的焦虑:“陛下,

臣近日收到各处州县的紧急表文,

林冲等梁山贼寇越发猖獗。

前番派去征剿的闻焕章、陈希真等人,

不仅大败,竟还投了梁山!

如今那梁山贼寇聚集三百多位贼首,

所到之处无人能敌,若不速速剿灭,

恐成心腹大患!”

宋徽宗面色骤变,拍案而起:“反了,反了……

这梁山贼寇竟敢如此放肆!”

就在朝堂气氛凝重之时,

御史大夫崔靖稳步出班,

躬身奏道:“陛下息怒。

臣听闻梁山泊竖起‘替天行道’大旗,

此举深得民心。

如今辽兵屡屡犯境,

方腊、王庆、田虎等势力割据一方,

朝廷军马疲于应对。

若此时贸然出兵,恐顾此失彼。

依臣之见,梁山众人多是被世道所迫,

若陛下降下丹诏,备上光禄寺的御酒珍馐,

派能言善辩之臣前往招安,

既能消弭匪患,又能借其力抵御辽兵,实乃两全之策。”

宋徽宗微微皱眉,似在思索其中利弊。

童贯却突然上前,满脸不屑:“陛下,

梁山贼寇与朝廷为敌己久,屡次杀伤官军,

招安岂不是向反贼示弱?

他们野性难驯,即便假意归降,

日后也必成祸患!”

杨戬尖着嗓子连忙附和:“童大人所言极是!

不如调集天下精锐,一鼓作气荡平梁山,以绝后患!”

蔡京捻着胡须,眼中闪过一丝阴鸷:

“崔大人虽有好心,但招安之事太过凶险。

梁山贼寇反复无常,

朝廷应先增派大军围剿,挫其锐气,

再谈招安才稳妥。”

崔靖急得额头青筋暴起,

重重叩首:“陛下!招安重在诚意!

若能赐下御酒,彰显皇恩浩荡;

备足金银珠宝,犒赏众头领;

再赠良马百匹,充实其军备,

梁山众人必能感受到陛下的仁德!

如此一来,既能收服人心,

又能壮大朝廷战力!”

宋徽宗在龙椅上缓缓踱步,朝堂陷入一片寂静。

许久,他停下脚步,目光扫过众人:“朕意己决。

殿前太尉陈宗善听旨!

即刻赍擎丹诏御酒,

备齐金银、珠宝、良马,前往梁山泊招安。

若能成功,可解内忧外患;

若不成……”

则依蔡太师、童枢密等爱卿所言。

他眼神一凛,“朕便调集天下兵马,

将梁山逆贼彻底剿灭!”

陈宗善领旨退下,

而蔡京、童贯、杨戬三人互相对视,眼底暗藏算计。

正是:

孙安文姜途中遇杰,左谋刘褚决意投梁。

忠义堂前欢宴庆聚,汴梁殿上争论招安。

崔靖谏言陈说利弊,蔡童阻议力主征剿。

徽宗定策宗善领命,暗潮涌动风雨将临。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