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领域的诸多政策工具中,超长期特别国债逐渐走入大众视野,引发广泛关注。尤其是在当下经济发展面临各种机遇与挑战的时期,超长期特别国债被赋予了重要使命。那么,究竟什么是超长期特别国债?老百姓又能否参与购买呢?这一系列问题不仅关系到投资者的个人资产配置,也与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紧密相连。
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定义与内涵
超长期特别国债,顾名思义,包含 “超长期”“特别”“国债” 三个关键要素。
从 “国债” 层面来看,它是国家以其信用为基石,依照债的一般准则,向社会筹集资金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国债由中央政府发行,旨在筹措财政资金,是中央政府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因其有国家信用作保,被公认为是最安全的投资工具。
“超长期” 主要针对期限而言。在债券市场中,一般将发行期限在 10 年以上的利率债界定为 “超长期债券”。相较于中短期国债,超长期国债能够有效缓解中短期偿债压力,以时间换取空间。比如我国在一些重大项目建设中,由于项目周期长、资金回收慢,超长期国债就能提供与之匹配的长期资金支持。像 30 - 50 年的特别国债,覆盖了 2030、2035 年、2049 年等关键时间节点,既为建设周期长、投资回报慢的重大项目和工程提供充裕资金,又能摊薄国债的付息压力。
“特别” 着重体现在资金用途方面。超长期特别国债是为特定目标发行,具有明确用途,资金需专款专用。与普通国债通常以市场化公开发行为主、投资主体范围较广不同,特别国债主要采取定向发行模式,投资者主要为国有商业银行。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与普通民众毫无关联。2024 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从当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2024 年先发行 1 万亿元;2025 年拟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 1.3 万亿元,并且安排 3000 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这些领域涵盖科技创新、城乡融合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粮食能源安全、人口高质量发展等,均与未来几十年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紧密相关,对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起着关键推动作用。
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展历程
我国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并非首次。早在 1998 年,为应对特定经济金融形势,财政部向国有西大行定向发行了 30 年期 2700 亿元特别国债,这便是首批 “超长期特别国债”。当时中国人民银行加入国际清算银行,需要国内银行满足《巴塞尔协议》中关于银行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 8% 的规定,此次特别国债发行使得西大行达到了这一要求,改善了资产质量,降低了银行系统性风险,提升了风险处置能力,对当时的金融稳定和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在短期内提振了 M1 和 M2。
2007 年,我国又发行了特别国债。为回收流动性、有效经营管理外汇储备,当年分 8 期发行特别国债共计 1.55 万亿元。其中第 1 期和第 7 期规模分别为 6000 亿元和 7500 亿元,向当时尚未上市的农业银行定向发行,随后央行从农行购买特别国债,其余 6 期向市场公开发行,规模合计 2002.28 亿元。2007 年发行的特别国债中,部分 15 年期国债也可归入 “超长期特别国债” 范畴。由于发行方式不同,其对流动性的影响也有所差异:定向发行部分对流动性不产生影响;公开发行部分吸收了 2000 亿元的流动性,但因发行时间分散,每期发行规模在 300 - 400 亿元左右,对流动性的影响有限。
2020 年,为应对新冠疫情的冲击,我国发行了 1 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此次特别国债发行周期仅 1 个半月,6 月发行 2900 亿元、7 月发行 7100 亿元,发行量较大且时间紧迫。与一般记账式国债相同,抗疫特别国债不仅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上市流通,还在交易所和柜台跨市场上市流通,个人投资者也可以购买。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特别国债在特殊时期灵活的发行与流通安排,以满足不同投资者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到了 2024 年,为系统解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进程中一些重大项目建设的资金问题,再次启动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计划。这一系列发行举措,反映出超长期特别国债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根据国家战略和实际需求,发挥着独特且重要的作用。
老百姓能否购买超长期特别国债
从发行方式来看,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存在定向发行和市场化发行等不同形式。如果是定向发行,通常面向特定机构,如国有商业银行等,老百姓无法首接参与购买。然而,若采用市场化发行方式,情况则有所不同。
2024 年发行的超长期特别国债属于记账式国债,采用市场化方式,全部面向记账式国债承销团成员公开招标发行。从理论和实践来看,个人投资者虽不能通过发行系统首接参与招标购买,但可以通过特定渠道进行购买。主要有以下两种渠道:
一是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柜台业务开办机构购买。个人投资者可以提前通过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柜台业务开办机构的任一网点柜台、网上银行或手机银行,开立个人债券账户和资金账户,并开通记账式国债交易业务。之后,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柜台业务开办机构会根据市场需求,自主选择一定债券品种供投资者购买,个人投资者可通过上述渠道进行购买操作。
二是通过在证券交易所开展债券经纪业务的证券公司购买。个人投资者需要提前在证券公司开立普通 A 股证券账户和资金账户。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记账式国债,投资者可通过证券公司网点或证券公司 APP 购买。
不过,老百姓在考虑购买超长期特别国债时,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首先,超长期特别国债期限较长,如 2024 年发行的有 20 年期、30 年期、50 年期等。期限长意味着资金被锁定的时间久,投资者需要确保自身在相应期限内对资金流动性需求较低。其次,超长期特别国债的收益率会随市场情况波动。虽然国债整体信用风险低,但市场利率的变动会对其价格产生较大影响。如果市场利率上升,超长期国债的价格会下降;反之亦然。这就要求投资者对市场利率走势有一定的判断能力或具备承担价格波动风险的能力。此外,长期持有超长期国债还可能面临通胀风险,即债券的固定收益可能无法跟上物价上涨的速度,导致实际购买力下降。
超长期特别国债作为国家重要的财政政策工具,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扮演着独特而关键的角色。对于老百姓而言,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虽有机会参与购买超长期特别国债,但在做出决策前,务必充分了解其特点、风险及自身的投资目标、风险承受能力等,谨慎做出投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