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女主的病弱表妹后彻底摆烂

第93 章 朝堂风云

加入书架
书名:
穿成女主的病弱表妹后彻底摆烂
作者:
渡妄念
本章字数:
4836
更新时间:
2025-06-24

小僧人嘴里喃喃道:“住持,您可一定要早些醒来啊,寺中还需要您来主持大局。”

一旁的谢妩见状,心中不禁有些疑惑。

她看着小僧人手中拿着的银票,好奇地问道:“银票又不是什么良药,怎么可能往住持的鼻子上扇一扇,他就会醒过来呢?”

温折玉没说话。

过了一会儿,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只见老住持的眼皮开始微微颤动,起初还很轻微,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颤动的幅度越来越大,仿佛有一股力量在试图唤醒他。

与此同时,住持那原本毫无生气的手指也开始微微动了起来,像是在无意识地摸索着什么。

突然,住持的手像是抓到了什么东西一般,紧紧地握住了。

众人定睛一看,发现他抓住的竟然是那飘动的银票边缘!

谢妩:“……”

还能这样?

长知识了。

二皇子不慎落入埋伏,命悬一线之事,令皇帝龙颜大怒。

他当即赐予大理寺三日之限,严令大理寺卿务必将此案查个水落石出。

大理寺卿无奈接旨,随即带领手下众人,废寝忘食地投入到紧张的侦破工作中。

转眼间,三日之期己近在眼前,然而案情却依旧扑朔迷离,毫无进展。

关键时刻,青来悄无声息地放出了一些关键线索,这才使得大理寺卿能够顺藤摸瓜,最终将矛头指向了大皇子。

天朗气清,万里无云。

春日的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进书房,在青石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温折玉端坐在紫檀木书案前,手中捧着一本泛黄的古籍,修长的手指轻轻翻动书页,发出细微的沙沙声。

他今日着一袭月白色云纹锦袍,腰间系着一条银丝玉带,头戴羊脂玉冠,整个人如同从画中走出的谪仙。

阳光为他俊美的侧脸镀上一层金边,更显得他气质清冷出尘。

案上摆放着一盏清茶,袅袅茶香与书房内淡淡的墨香交织在一起。

修长的手指轻轻翻动书页,骨节分明的指节在阳光下泛着莹润的光泽,与古籍的纸张相映成趣。

青来垂首立于案前,双手交叠置于腹前,姿态恭敬至极。

他压低声音禀报道:"主子,今日寅时三刻,陛下就传召了大皇子与二皇子入宫。据宫里传来的消息,陛下在御书房大发雷霆,当场下令将大皇子软禁在景阳宫,而二皇子……"

他顿了顿,声音更轻了几分,"二殿下交出了大半兵权,现在除了剩余兵权,就只掌管着北衙六军了。"

"哦?"温折玉的目光依旧停留在书页上,语气平淡得仿佛在谈论今日的天气,"萧墨宸从御书房出来时是何神情?"

青来回忆着探子的描述:"据说二殿下脸色铁青,连朝服都没换就首奔军营去了。经过朱雀大街时,马鞭都抽断了两根。"

他犹豫片刻,还是忍不住问道:"属下实在不解,明明是大皇子设伏暗杀在先,为何陛下反倒对二殿下处罚更重?"

“北伐结束了,陛下收回兵权,很合理。”

温折玉轻轻合上手中古籍,指尖在书脊上

这是一本前朝兵法典籍,封面上"六韬"两个鎏金大字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他抬眸看向窗外,院中的海棠花开得正艳,几只彩蝶在花间翩跹。

温折玉纤长的睫毛微微颤动,目光随后停留在书页上。

他指尖轻点着一行文字,声音如清泉击石:"大皇子萧云逸那个草包,若无人在背后指点,怎会想到在慈云寺设伏?又怎会恰好选在萧墨宸北伐后归来不久?"

"你以为大理寺那些老狐狸真是无能之辈?"温折玉唇角勾起一抹冷笑,"三日查不出个所以然,不过是因为有人不想让他们查出来罢了。"

青来瞳孔骤然收缩,额角沁出细密的汗珠。

他猛地抬头,又立即低下:"主子的意思是……"话到嘴边又硬生生咽了回去,只余满眼惊骇。

温折玉没有否认,只是端起茶盏轻抿一口。

上等的君山银针在杯中舒展,茶汤澄澈透亮。

他放下茶盏时,杯底与托盘相碰,发出清脆的声响。

温折玉终于合上手中古籍,抬眸望向窗外那株开得正盛的海棠。

花瓣随风飘落,有几片打着旋儿落在窗台上。

"陛下年事己高,最见不得的就是有人威胁到他的龙椅。萧墨宸这些年南征北战,在军中威望日盛,早己成了他心头一根刺。"

青来握紧了拳头,声音发颤:"所以这次刺杀……根本就是陛下设的局?既警告了二殿下,又保全了大皇子?"

"帝王心术罢了。"温折玉执起案上的青瓷茶盏,茶汤澄澈,映出他清冷的眉眼。

"坐在那个位置上的人,看谁都像是觊觎宝座的贼。父子亲情?"他轻啜一口清茶,嗤笑道:"在权力面前,不过是个笑话。"

“至于大皇子,他再怎么草包,也是皇后所生的嫡子。”

“陛下自然会保他。”

窗外忽然掠过一阵疾风,卷起满地落花。

温折玉望着纷飞的花雨,眸色渐深。

在这看似平静的朝堂之下,暗流涌动的权力博弈,才刚刚开始。

"慈云寺那日,萧墨宸本该去城南大营巡视,临时改道去慈云寺上香的消息,除了他身边几个亲信,就只有……"

温折玉意有所指地顿了顿,"陛下近来龙体欠安,太医院日日请脉。而萧墨宸手握二十万边军,又在朝中威望日盛。"

青来只觉得后背发凉,他想起半月前二皇子在边关大捷归来时,百姓夹道欢迎的盛况。

当时就有言官上书,称二殿下"功高震主"。

一片花瓣飘进窗内,落在温折玉的衣袖上。

他轻轻拂去,继续道:"历史上,前朝皇帝在位时,为保太子顺利继位,不也是将其他几位皇子或贬或囚?如今不过是历史重演前,皇帝的一些示威手段罢了。"

青来想起今晨在街市上听到的议论。

百姓们都在猜测两位皇子为何受罚,有人说大皇子骄纵,有人说二皇子居功自傲。

谁能想到,这场风波竟是九五之尊亲手导演的一出戏?

——‘北衙六军’借鉴的唐朝。

“北衙六军”是唐朝保卫皇宫的禁军部队,其形成与发展和唐代政治军事格局变化紧密相关,以下是关于它的关键信息:

- 起源:唐玄宗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皇权,以原有的禁军为基础逐步组建。

- 组成:通常指左右羽林军、左右龙武军、左右神武军,共六军。

- 职责:主要负责皇宫北部的警卫,首接听命于皇帝,是皇帝掌控的核心军事力量之一。

- 发展:在唐代中后期,其地位和作用不断变化,与南衙禁军(由十六卫统领的军队)形成相互牵制的局面。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