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城,这座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的城市,历经战火洗礼,早已满目疮痍。
曾经的太平天国旗帜下,百姓渴望过改变,然而乱世中的希望和失望交织在一起,留给了这片土地无尽的伤痛和裂痕。
如今,太平军的失败使得这座古城的命运再度变得扑朔迷离。
庞青云站在高大的城墙上,望着远处投降的敌军,心头的沉重并没有因胜利而稍微轻松。
战斗的硝烟还未完全散去,但他知道,接下来的难题才刚刚开始——
如何收编这支叛乱的军队,如何安抚那已经心力交瘁的百姓,如何让舒城的百姓重新相信清朝、相信他?
他转身,目光冷静而坚决,赵二虎,姜午阳早已在等候他下达指示。
“安排人手,稳住防线,同时接管太平军残余部队。”
庞青云的声音在阴沉的天际中响起,他明白,这座城池不仅仅是战略上的重要位置,更是未来稳定南方的关键。
对于太平军庞青云并未立刻采取强硬措施,而是采取了“软接管”的策略。
他亲自派遣使者与太平军的残余将领联系,提出和平接收的条件:
愿意投降者,保留原职,依然可以继续效力;倘若抗命,将毫不留情;对于张远德新抓的壮丁,如果愿意回家务农也可以。
在他看来,太平军的将领并非都是忠诚于理想的革命者,其中不乏像张远德那样,只是为了个人权力而投身其中的人。
庞青云并不急于清除这些人,而是通过一系列的宽容政策,慢慢拉拢他们加入自已的阵营。
“你们的抵抗已无意义,”
庞青云在一次与一批太平军将领的会面中说道,
“如今的清朝,虽然有诸多问题,但是事在人为,我认为还有的救。而太平天国明显只是假借上帝之名,实际他的叛乱造成了多少我们的家人流离失所。
我们愿意与你们共同重建这片土地。你们若肯投诚,依旧能为百姓造福,继续拥有军权。”
那些曾经的跟着张远德的将领面面相觑,他们从庞青云的眼神中看到了一种真诚与自信,感受到一个有远见的统治者的力量与温和。
经过短暂的沉默,他们中大部分人最终选择了投降,而庞青云则许诺给他们新的军职与未来。
他接收了这些人的部队,将其整编为新的守城力量,迅速强化了舒城的防线。
不过也有的将领不愿意投降,庞青云也放了他们,他要贯彻到底留一个不杀降的美名。
随着太平军的残余部队顺利接管,庞青云转向了另一项艰巨的任务——安抚百姓。
战后,百姓们的心情复杂,小部分人被太平天国洗脑,导致对清朝充满敌意,认为他们的家园已经被彻底摧毁。大部分人还是守旧,觉得太平天国的各种政策他们难以接受。
但他们主要还是担心新的领导者来,会对他们的财富再次抢夺。
庞青云深知,老百姓的痛苦与需求,想要重新赢得他们的心。
在一场庞青云主持的公开集会上,他平静地站在台前,面对着台下那些面容苍白、眼神疲惫的百姓。他没有急于谈论清朝的胜利,也没有夸耀自已的军事成就,而是缓缓说道:
“我知道你们曾经经历过无尽的痛苦与困苦。我不是来追求个人权利的,我的目标是给大家带来一个安定的生活。你们的痛苦,我感同身受,而我愿意为此努力。”
“如果我军队有人敢无故抢夺你们的财物,你们都可以跟我说,我会为你们做主”
“后续我会颁布一系列政策,保证舒城起码安全,老百姓能吃饱饭!”
“啪,啪,啪,啪,啪”
台下的老百姓都疯狂鼓掌,他们希望真的等到了一个不一样的统治者。
舒城之战:
庞青云山字营800人,损失100人。
劝降2500人,编入庞青云军队1000人。
缴获枪支200把,炮3门,马匹100匹。
白银127万余两,粮食1.5万石。